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验证竞走运动员肌肉功能性力量与运动技术的关系,本研究在界定了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参加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女20公里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测试法(表面肌电测试、等动肌力测试和红外光跟踪技术测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a)竞走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的定义及其特征;(b)竞走运动员躯干主要肌群功能性力量的特征及对其竞走技术的影响;(c)竞走运动员下肢肌群功能性力量的平衡性特征及对其对竞走技术影响;(d)竞走运动员下肢肌群功能性力量的协调性特征及对其对竞走技术的影响;(e)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功能性力量特征与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研究发现,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躯干和下肢肌功能性力量表现出的特征影响了运动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功能性力量是指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肌肉收缩产生的用来维持运动中身体在各个轴向内的平衡(或重心稳定)的力量。功能性力量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运动中核心稳定性、肌肉力量的平衡性和肌肉收缩产生力量过程中协调性三个方面。2.运动员躯干腹直肌、腹外斜肌、竖脊肌和背阔肌具有以不同方式维持运动中躯干(身体重心)稳定的特征和运动员躯干肌力不平衡性特征。3.运动员下肢左右侧同名关节肌力不平衡。两侧髋膝踝关节间肌力分配比例不相同。下肢关节肌力的不平衡状态直接导致了运动中下肢左右侧同名关节角位移的差异。关节肌肉力量越大,运动中关节越稳定。4.运动过程中股四头肌和股二头肌表现出了良好的协调性。运动速度提高后肌四头肌和股二头肌协调性下降。肌四头肌和肌二头肌的协调性影响运动中膝关节角度。5.我国优秀20公里竞走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表现出的上述特征与采用的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有着一定的关系。建议将功能性力量训练作为其今后力量训练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