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2月6日,2018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表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1)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待就业人数还可能会随着毕业生数量的增大而进一步加大。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大力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理念的提出,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这为改善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机遇,所以结合社会需求认真落实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实现高质量且可持续的职业理想,既能促进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本文选取中日两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中日两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凸显的问题与不足及相应对策方面的内容。首先,运用人职匹配理论和职业发展理论,阐述了中日职业指导发展的理论依据。然后,探寻中日两国职业指导的历史进程,对比两国职业指导在不同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发展变化。接着,通过对中日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机构设置、指导途径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几方面的比较,对两国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经验进行差异性分析。对比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院内的职业指导还存在一定问题,指导机构职能单一,机构人员配备不齐,工作职责不明晰,专任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够,指导效果得不到保障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改进策略。第一,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引导,鼓励高职院校联合社会企业多方指导;第二,合理调整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大力推行职业资格准入机制;第三,加强心理测试,运用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方法;第四,构建职业指导信息化网络,开展贯穿式的职业指导。以期对提升我国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质量,促进高职学生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