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到21世纪,新课改和新高考越加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和地理学科素养的培养。另外,高考作为新课改的指挥棒,是为国家发展选拔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中学阶段高考与新课标相辅相成,二者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地理学科的深化发展也对学生地理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学习地理时必须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当前基于综合思维系统性地梳理地理高考试题的研究尚处于不完善状态,并且高考试题分析和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当下课程改革的热点所在。为了顺应新课改的变化趋势,文章尝试对该领域进行理论探索,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探明方向;并从地理教学实践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从而达到构建学生的学科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文章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和地理课程与教学论等基础理论,对地理综合思维的内涵及特点进行界定,并详细介绍了地理综合思维的三大表现——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和区域综合的内涵及水平划分。利用统计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基于地理综合思维对近五年全国卷高考试题进行了多方面对比分析;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学生地理试题检测结果分析,了解当前高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总体水平,从而找到高考试题要求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通过研究分析地理高考试题和师生调查问卷,得出如下结论:(1)从试题命题理念来看,地理高考试题一直严格遵守《考试大纲》所强调的精神和理念。根据对近五年的全国卷进行统计分析,试题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查,关注学生的思维养成,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试题的考查内容来看,大多数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地理事物及现象的形成原因,关注自然现象形成及社会现实问题;地理高考试题对于自然现象及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度较高,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知识网络,得出科学的地域性解释。(3)从试题考查的素养来看,注重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其中对于综合思维中的要素综合考查力度尤为明显。大多数的高考试题都以某一地理区域示意图为载体,设计真实客观的情境问题,让学生理清地理要素之间的主次要关系和相互作用关系。(4)调查结果显示出当前学生的综合思维尚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网络体系不清晰,学生对于很多基础概念及常识时有混乱;缺乏时间尺度意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分析归纳能力较差,区域特征概括不恰当,不能准确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出相应的区域特征。本文根据当前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现状及教师的访谈结果,结合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对地理综合思维的要求,为高中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构建提出如下建议:(1)运用图层叠加法和地理实验法并结合具体案例,感知地理要素的综合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理解。(2)从动态发展观分析地理事物演变过程,利用尺度教学把握地理事物空间变化规律,提升高中生时空变化意识;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时空综合思维的提升。(3)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及开展区域主题式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区域综合思维体系。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提前对案例进行解读、提炼和整合,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合适的问题,对已有案例进行二次加工。(4)针对当下高中学生应试阶段的特点,本文提出在复习备考阶段,利用思维导图和概念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网络,活化复习课中综合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提升应试能力,进行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