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修复机理的研究

来源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_2005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组织工程、干细胞工程等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烧(创)伤修复、组织再生的认识更加深刻。烧(创)伤治疗技术有了更大的提高。但烧(创)伤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完美的皮肤修复不仅包括表皮和真皮的完美再生(如表皮无色素沉淀,真皮无瘢痕),还包括表皮附属器的再生,血管和外周神经的修复等。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是一种较新的烧(创)伤治疗方法,也是卫生部首批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有临床实验表明:湿润烧伤膏能加速伤口愈合,减少瘢痕的发生率和降低创面感染率等效果。虽然烧伤湿性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已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其作用机理、特别是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甚少。本实验的目的是:在细胞水平研究了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者在修复过程中烧伤部位的病理学变化和胶原的变化;在分子水平研究了Ⅰ型胶原(type 1 collagen)、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整合素α3(integrin α3)、整合素β1(integrin 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时空变化,同时也研究了MMP-1、整合素α3、整合素β1与Smad3的关系并探讨了其功能。为深入研究这些因子特别是Smad3在烧伤修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首先,我们通过HE染色观察了湿润烧伤膏治疗的患者在修复过程中烧伤部位的病理学变化。在烧伤后第二十四小时,伤口表面未发现血凝块,炎症反应较轻;在烧伤后第四天,凝固的团块状坏死组织较大,炎症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第七天;伤口表面有较厚的渗出层,渗出层下凝固的团块状坏死组织变小,团块状坏死组织周围是炎症细胞,这一时期炎症反应强烈,坏死组织下有增生的肉芽组织;在烧伤后第十天,新生表皮出现,部分表皮脚下延,真皮中团块状坏死组织消失,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皮肤附属器增生。烧伤后第十四天,新生血管数量达峰值,炎症反应增强。烧伤后第二十一天,炎症反应减轻,成纤维细胞增多,新生血管减少。烧伤后第二十八天,表皮增厚并出现角质化。真皮出现乳头层,炎症反应继续减轻,成熟的成纤维细胞(mature fibroblasts)增多。愈后皮肤的表皮比正常表皮厚,但完全分化,结构清晰并有汗腺导管,基底细胞为柱状排列,真皮中炎症反应轻微。病理学观察提示: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与常规的烧伤治疗方法不同,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是通过有效清除纤维蛋白血凝块、降解坏死组织,疏通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刺激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超声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2个颈动脉体瘤病例系列的超声征象。结果本组29例颈动脉体瘤,单发26例(89.7%),双侧3例(10.3%),共32个肿瘤。所有病灶超声全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掌握有村组织经济大权的村支书和村主任,贪污腐败的案例屡有发生。如何事先防范村官贪腐,各方正在探索更好的办法。 In recent years, with
殷蔚伯,男,汉族,1931年12月出生于天津市。1957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M.D.)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协和医院任住院医师,1959年以来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从事肿瘤放射治疗工作
英国图书馆文献提供中心(BIDSC)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献提供中心,它的一些成功运作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中介绍了BIDSC的特点、工作流程、服务内容、收费价格和版权
本文总结了红叶樱花嫁接繁育技术,包括苗圃地选择、砧木苗培育、苗木嫁接、嫁接后管理和苗木出圃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红叶樱花种植者提供参考。
基于儿童床的可成长性设计进行探究与应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为儿童家具的可成长性设计提供实践方向。以模块化设计理论、儿童心理学和可成长性设计方法为指导,通过用户市
对当今的设计的社会功能趋势进行探讨。通过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下的设计现象,即工业革命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造成的设计改革、20世纪初广泛的社会民主思潮带来的设计运动、现代
为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从全民动员,同心播绿;寻求突破,破解难题;科技支撑,科学治理;严格管理,创新机制;健全体系,开展服务等方面探索林业生态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以期为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