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性贫血又称肿瘤相关性贫血,是指肿瘤本身以及抗肿瘤治疗(如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导致的一类贫血,是各种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癌性贫血能够降低放疗敏感性,影响化疗效果,促进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既往中医对癌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以补益脾胃、益气养血为主,益肾骨康方从肾论治,并佐以解毒化瘀之法,攻补兼施,探索癌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新治则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癌性贫血诊断的70例患者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益肾骨康方组)和对照组(复方阿胶组)各35例。治疗组予口服益肾骨康方汤剂,1日1剂,早晚分服,连续4周;对照组予口服复方阿胶浆1次20m1,1日2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天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和第28天抽取外周血,观察血红蛋白(HGB)变化,并对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和行为状态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红蛋白水平、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及行为状态方面的差别,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差异。结果:在70例患者中,治疗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最小者44岁,最大者91岁,平均年龄68.14±11.52岁;轻度贫血患者14例(占40%),中度贫血患者14例(占40%),重度贫血患者7例(占20%),HGB平均值为91.11±9.40g/L。对照组3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最小者40岁,最大者93岁,平均年龄68.54±13.13岁;轻度贫血患者15例(占42.9%),中度贫血例13例(占37.1),重度贫血7例(占20%),HGB平均值为89.78±10.OOg/L。两组在性别、年龄及贫血严重程度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观测指标,治疗组d14HGB平均值为98.87±10.84g/L,对照组d14HGB平均值为95.13±13.84g/L,两组HGB水平虽然均有所增长,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d14贫血严重程度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d28HGB平均值为111.03±12.37g/L,对照组HGB平均值为101.31±14.18g/L,两组患者d28HGB较前J有大幅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d28贫血严重程度分布亦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在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无效7例,缓解23例,明显缓解5例,对照组无效15例,缓解20例,具有统计学意义(Z=-2.600,P=0.009,P<0.05);在疗效方面,治疗组无效8例,有效27例,总有效率为77.14%,对照组无效17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51.43%,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x2=5.04,P=0.025,P<0.05),说明治疗组比对照组更有效。结论:①益肾骨康方比复方阿胶浆对癌性贫血的治疗更有效,它更能提升癌性贫血患者的HGB水平,这为癌性贫血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临床依据和思路;②经益肾骨康方口服治疗,大部分患者不仅贫血得到改善而且还缓解中医临床症状提高KPS评分,改善了病人的整体功能状态;③在中医药治疗癌性贫血方面,补肾填髓、强筋壮骨、化瘀解毒之法要优于传统单纯补益气血之法;④本研究病例偏少,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开展多中心且长时间随访的临床观察,丰富完善临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