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术前行远端缺血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术前肌钙蛋白基线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取从2019年2月至2019年11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并择期行PCI手术的术前肌钙蛋白基线正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RIPC49例。RIPC组在进入导管室PCI术前2小时内给予患者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远程缺血预适应仪按照研究的要求设置相关参数即给予,3个循环的5 min加压缺血(上肢袖带维持200mm Hg压力)/5min再灌注的预处理方式)。对照组患者也同样放置袖带,但是不进行远端缺血预处理。同时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测定术前及术后12小时、术后24小时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I,hs-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PCI术后≤48h至少完成一次心电图的检查。同时随访调查患者PCI术后3个月时间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死亡,并予以记录。同时根据术后12h、和术后24h的hs-c Tn I水平以及术后48h内典型的心电图变化判断是否发生4a型心肌梗死(type 4a myocardial infarction,type 4a MI),并分为type 4a MI组和非type 4a MI组。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冠脉造影靶血管的特点及PCI术中操作等因素进行比较,利用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PCI相关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及RIPC组,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比例、心率、收缩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既往病史、药物服用史、以及GRACE评分的危险分层、术前相关辅助检查和靶血管病变及介入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和RIPC组在PCI术前hs-c Tn I基线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CI术后12h、24h的hs-c Tn I、CK-MB水平上,对照组和RIPC组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PCI术后4a型心肌梗死(hsc Tn I>5URL)的发生率上,RIPC组较对照组低,同时有统计学差异(25%VS43.6%,P<0.05)。在PCI术后12h、24h的hs-c Tn I、CK-MB水平上,RIPC组较对照组低,但无明显的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3、对照组和RIPC组,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期间,MACE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二元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靶血管C型病变为type 4a MI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RIPC一定程度上为4a型心肌梗死的保护因素,P=0.05。5、应用远程缺血预适应仪给予上肢,3个循环的5 min加压缺血(袖带内压力维持在200mm Hg)/5 min再灌注的预处理方式,患者在住院期间以及PCI术后3个月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择期行PCI治疗的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心肌损伤、甚至type 4a MI,RIPC降低type 4a MI发生率。2、择期行PCI治疗的术前肌钙蛋白基线正常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术前应用RIPC,在临床上具有安全及可操作性的优点。3、择期行PCI术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靶血管C型病变为type 4a MI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