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不同类型骨折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髋关节置换术或髋关节翻修术并发股骨假体周围骨折35例,包括术中骨折13例,术后骨折22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假体类型、受伤原因等临床资料,采用Vancouver分型,其中A2型3例,A3型5例,AL型2例,AG型3例,B1型9例,B2型7例,B3型4例,C型2例。对不同分型分别采取保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髋关节翻修术等不同治疗方式,记录患者术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及术后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并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观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危险因素和不同方式治疗的术后效果。结果:我院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总体发病率为2.82%(35/1242),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使用非骨水泥型假体发生骨折多于使用骨水泥型假体,髋关节翻修术中骨折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初次置换术中骨折,两个差异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除1例因肺部感染转呼吸科治疗痊愈后出院,1例术后出现内固定物感染,经二次翻修及植骨治疗后骨折愈合,其余病例未发现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19.43月,最后一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分为84.06分,其中优3例,良25例,中6例,较差1例。较术前48.49分明显提高,优良率80.00%(28/35),经统计学配对t检验发现,其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未发现假体松动、假体下沉,除1例还在随访当中外,余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发现畸形愈合。结论: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且以女性患者多见,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系。运用Vancouver分型系统对不同类型的病例采取个体化治疗,对骨折愈合、维持假体的稳定性和修复骨缺损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