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环境空气中的Cr(Ⅵ)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但由于Cr(Ⅵ)在环境中易于转化并且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国内关于Cr(Ⅵ)浓度观测相对较少。多数研究通过参考降尘中Cr(Ⅵ)与总Cr的比值(0.13)估算大气颗粒物中Cr(Ⅵ)的浓度水平,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反映大气颗粒物中Cr(Ⅵ)的浓度特征。为了准确测定国内PM2.5中重金属Cr(Ⅵ)的污染浓度水平,优化了PM2.5中Cr(Ⅵ)质量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空气中的Cr(Ⅵ)对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但由于Cr(Ⅵ)在环境中易于转化并且分析方法较为复杂,国内关于Cr(Ⅵ)浓度观测相对较少。多数研究通过参考降尘中Cr(Ⅵ)与总Cr的比值(0.13)估算大气颗粒物中Cr(Ⅵ)的浓度水平,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不能准确反映大气颗粒物中Cr(Ⅵ)的浓度特征。为了准确测定国内PM2.5中重金属Cr(Ⅵ)的污染浓度水平,优化了PM2.5中Cr(Ⅵ)质量浓度的采样与提取方法,构建了基于IC-ICP-MS的实验室Cr(Ⅵ)分析方法,并应用ICP-AES法同步测定PM2.5中Cr的质量浓度,选择典型城市采集并分析大气PM2.5中Cr与Cr(Ⅵ)的质量浓度,进一步明确Cr(Ⅵ)的浓度水平,同时探讨了与大气中Cr(Ⅵ)与Cr的比例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在Cr(Ⅵ)的采样、提取过程中,优化实验过程:在采样前,选择对滤膜先酸性浸泡,超纯水冲洗后再碱性浸泡的预处理方式;提取Cr(Ⅵ)样品时,保持超声提取温度在25℃以下;保存样品时,保存时间应低于29 d。通过多次实验,建立使用IC-ICP-MS测定大气PM2.5中Cr(Ⅵ)的方法,该方法检出限为0.0015 ng/m3,加标回收率为92.78%,精确度为7.8%,相比普遍使用的离子色谱法检出时间更短、检出限更低,能准确测定环境大气PM2.5中Cr(Ⅵ)的质量浓度。(2)基于2020年9月—2020年12月,北京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样点和青岛市青岛大学采样点采集到的样品分析,北京市、青岛市PM2.5中Cr(Ⅵ)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0.065)、(0.091±0.073)ng/m3,且两市12月PM2.5中Cr(Ⅵ)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大于9、10、11月。基于秋冬季Cr(Ⅵ)的潜在源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秋季Cr(Ⅵ)主要来自北京市北部地区排放和北部周边地区的输送,冬季则受北京市南部和南部周边地区的影响。青岛市秋季Cr(Ⅵ)主要为来自海洋气团的影响,冬季主要潜在源为山东省地区。(3)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采样期间相对湿度、臭氧及PM2.5对大气PM2.5中Cr(Ⅵ)的质量浓度有一定影响。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上升时,Cr(Ⅵ)的质量浓度和Cr(Ⅵ)占Cr的比值减小。Cr(Ⅵ)浓度以及Cr(Ⅵ)占Cr的比例随臭氧浓度的增加而小幅度上升。PM2.5质量浓度较高时,可能会促进Cr(Ⅵ)向Cr(III)的转化。(4)采样期间Cr(Ⅵ)与Cr的比值主要分布区间为0~0.1,均值为0.0623±0.0969。其中北京市和青岛市Cr(Ⅵ)/Cr的比值分别为0.076±0.104、0.041±0.039。Cr(Ⅵ)与Cr的比值随着Cr质量浓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使用基于实际观测数据得到的Cr(Ⅵ)/Cr的值和降尘中Cr(Ⅵ)/Cr的值估算国内50个城市Cr(Ⅵ)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04±8.51)、(0.52±1.04)ng/m3。根据实测数据所得Cr(Ⅵ)/Cr的值计算得到的Cr(Ⅵ)质量浓度,比降尘中Cr(Ⅵ)/Cr的值计算得到的Cr(Ⅵ)质量浓度低约6.7倍。全国范围来看,华北地区Cr(Ⅵ)质量浓度最高为(1.13±1.58)ng/m3,其次为华东地区为(0.85±1.89)ng/m3,华南地区Cr(Ⅵ)质量浓度最低为(0.19±0.12)ng/m3。与其他国家相比,本研究中北京市和青岛市采样点的Cr(Ⅵ)质量浓度值较低。根据实测数据估算的国内Cr(Ⅵ)质量浓度平均值低于韩国的质量浓度值,并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处于同一浓度水平。
其他文献
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和微生物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中产生重要影响,对维系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采集了辽河保护区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地表水及沉积物样品,开展河流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特征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光谱技术、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辽河保护区DOM结构组成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
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不仅会引发鱼类死亡、生物多样性下降、湖泊生态结构和功能退化等相关生态灾变问题,还会造成人体健康损害等环境安全问题,如何高效地控制蓝藻水华已成为全球性重要课题。低温等离子体集光、电、化学氧化等作用于一体,同时具有电场力作用、带电粒子作用、冲击波作用、紫外辐射、自由基和活性物质的强氧化等作用,具有高效的除藻效果,有望克服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除藻技术的局限,为低温等离子体除藻的推广和应用
我国北方农村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中,除了秸秆薪柴,民用散煤便是家庭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直接燃烧会产生很高浓度的SO2、CO、烟尘等空气污染物。因其排放高度较低,距离农村人群很近,对空气质量和人群健康构成了较大危害和影响。我国农村能源消耗存在着消费分散、利用方式落后、低能效等问题,为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北方农村地区秋冬季取暖“煤改电”、“煤改气”等清洁化
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西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也在持续升级,土地利用方式的快速转变与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严重影响了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导致生态系统服务逐渐衰退并加剧了生态风险,严重威胁区域的绿色健康发展。因此,当前急需从生态安全建设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发展问题。本文以西南地区云贵川渝四省(市)为例,定量分析了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是一类周期性排列、孔径可调、结构可设计的新型多孔结晶有机聚合物,在环境、能源、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COFs材料的制备方法大多以条件苛刻的溶剂热法为主,如何绿色简便制备COFs材料仍是当今的挑战。球磨法是一种基于固固反应的绿色环保制备方法,具有可规模化生产的潜在应用价值。本研究以COFs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球磨法制备
有机气溶胶(OA)是大气PM2.5的重要组分,其组成复杂,不仅能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造成直接影响,更能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旅游城市,但是由于城市建设活动强烈,工业企业规模快速发展,导致青岛市大气PM2.5污染加剧。目前,虽然青岛市大气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其对PM2.5的削减仍然有较为迫切的需求,且对于青岛地区的有机气溶胶污染研究相对缺
堆肥是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产物腐殖酸(Humic substances,HS)具有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y,ETC),能实现自然界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酚在微生物作用下降解产生醌基,能够明显促进腐殖酸的ETC,同时不同木质素酚类型和微生物可能会对HS的ETC产生不同影响。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进行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 esters,PAEs)是一类被广泛使用的塑料添加剂,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是一类被广泛使用的塑料添加剂和阻燃剂。目前已在大气、地下水、地表水、沉积物、灰尘和生物体各种介质中被检测到,二者均通过物理作用添加在室内外环境中使用的众多材料中,在使用的过程中很容易释放到环境,且部分PAEs和OPEs对人体具有生物毒性。灰尘是
钒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元素,钒矿物(钒氧化物、钒钛磁铁矿)对过硫酸盐(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前还不明确。本文以三氧化二钒(V2O3)、二氧化钒(VO2)、五氧化二钒(V2O5)以及钒钛磁铁矿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钒矿物/PS体系对2,4-二硝基甲苯(2,4-DNT)降解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考察了不同钒氧化物活化PS降解2,4-DNT的效果,探讨了其活化机制。不同PS/钒氧化物体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促进生态平衡、改善区域气候、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植被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化。深入挖掘植被序列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其驱动因子将有助于形成对植被变化机制的深刻认识,进而为合理地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国土空间利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东北地区因其多样的气候以及复杂的地形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