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当(1593-1673),僧,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俗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晋宁人,是清末明初时期云南地区著名的诗人、书画家。
担当出身书香门第,工诗善文,董其昌、陈继儒等曾为其诗集作序,然而乱世无以安身,终路归禅释,隐鸡足山。担当虽出家为僧,心中之火并不曾熄灭,腕底之毫常倾吐世外山川,是一位性格独特、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担当的山水画笔墨简练,气势开阔,清逸而不失锋芒,在表现禅之空灵意境的同时,传递出对生活、对生命的高度肯定,逸气与深情纠结于笔端,作品极富感染力。深究其里,以书入画是其山水画之笔墨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儒释合一的心性则是其作品之旷逸气韵得以形成的深刻根源。担当未留下系统的画学论著,但从其数量可观的自书诗、题画诗,以及散见于其诗集中的论画诗、评画诗中,我们都能读到精湛的艺术见解。担当的艺术思想及创作实践对当代中国画创作研究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本文在考察担当生平与交游的基础上,分析其由儒而释的心路历程,并结合其诗文研究其山水画艺术特色,力求挖掘其独特艺术风貌背后的社会因素、美学根源和审美心理,其次探析担当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