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这是党的教育方针中首次将“劳”列入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劳动育人研究以劳动能够培育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育人的内在机理为研究核心,进而将研究内容扩展至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形态的新特征、劳动育人的新要求和育人实践的新途径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不仅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和人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育人观,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聚焦到教育领域,劳动逐步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课程之中,体现了教育本身的内涵式发展,深化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实践,也突出了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迫切要求,表明了劳动在新时代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创造性脑力劳动为主的信息化生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形态,由此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珍惜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现象。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赋值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劳动育人成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劳动育人的目标是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而言,劳动者素质可划分为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层面、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层面、劳动品德及现代品质层面、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层面和劳动习惯层面。根据新时代劳动者素质的具体要求,又能将育人内容划分为培育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技能、指导就业创业四个方面。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实践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增强劳动育人实践的有效性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关键环节。一是增强劳动育人主体的力量协同,优化学校、社会、家庭和自我主体之间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加快劳动育人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挖掘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三是促进劳动育人载体的能动创设,不断完善课程载体、开发活动载体、探索生活载体、优化节日载体、运用网络载体;四是有效推进劳动育人方法的具体运用,采取叙事明理、实践锻炼、典型示范、激励诱导、自我教育等方法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实践。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它不仅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创造了人类社会、人类历史和人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活动,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育人观,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聚焦到教育领域,劳动逐步融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教育政策和教育课程之中,体现了教育本身的内涵式发展,深化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实践,也突出了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的迫切要求,表明了劳动在新时代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进入新时代以来,以创造性脑力劳动为主的信息化生产日益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形态,由此推动了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珍惜劳动、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社会现象。劳动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赋值的综合育人功能,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有利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劳动育人成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劳动育人的目标是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具有正确劳动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具体而言,劳动者素质可划分为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精神层面、劳动情感和劳动态度层面、劳动品德及现代品质层面、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层面和劳动习惯层面。根据新时代劳动者素质的具体要求,又能将育人内容划分为培育劳动价值观、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劳动技能、指导就业创业四个方面。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实践应坚持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综合实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增强劳动育人实践的有效性是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劳动育人的关键环节。一是增强劳动育人主体的力量协同,优化学校、社会、家庭和自我主体之间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加快劳动育人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挖掘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精神资源;三是促进劳动育人载体的能动创设,不断完善课程载体、开发活动载体、探索生活载体、优化节日载体、运用网络载体;四是有效推进劳动育人方法的具体运用,采取叙事明理、实践锻炼、典型示范、激励诱导、自我教育等方法开展新时代劳动育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