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K-MB等肺外多因素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价值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sh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高效除草剂,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亚洲地区广泛使用,可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经口摄入等方式导致人畜中毒,从而损害全身多个器官,甚至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其中肺是百草枯中毒损伤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等引起呼吸衰竭,早期可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后期可发生肺纤维化,此为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研究报道百草枯中毒可损害心、肝、肾、凝血功能并引起电解质紊乱、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改变,而且在百草枯中毒的后期,不同结局的患者肺外因素也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些肺外因素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尚无系统研究,特别是百草枯中毒对心肌的影响以及心脏相关指标与百草枯中毒预后之间的关系常常被忽视,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往往会遗漏对心肌的保护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随访。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可以反映心肌收缩功能的心肌损伤确定标志物,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肺外多因素的CK-MB等对6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指导临床早期目标性治疗、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并有效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方法以2002年10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观察性分析,以纳入研究的患者中毒后3个月为观察终点,包括因百草枯中毒而死亡或中毒后3个月仍存活两种结局,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服毒剂量及入院首次实验室化验结果,根据中毒后3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即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上述资料,并应用多因素分析得出中毒早期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K-MB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价值进行分析。收集患者中毒后3个月内末次实验室化验结果,根据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末期导致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末次CK-MB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ROC曲线。结果纳入641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其中存活组315例(49.1%),死亡组326例(50.9%)。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口服百草枯剂量较多、入院首次尿百草枯浓度更高,lac、TBIL、UA、CK、CK-MB、BNP、LDH、AST、CRP及PCT均较高,而动脉血气分析中的pH、PaCO2、PaO2、ABE及CO2CP均较低(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服毒剂量(OR=1.217,OR的 95%CI:1.108~1.338,P<0.01)、CK-MB(OR=1.083,OR 的95%CI:1.034~1.133,P=0.001)、AST(OR=1.013,OR的 95%CI:1.003~1.022,P=0.008)与百草枯中毒预后密切相关。ROC曲线分析,服毒剂量超过7 g(AUC=0.918,灵敏度80.6%,特异度87.5%,约登指数0.681,P<0.01)、入院首次尿百草枯浓度高于5.16 μg/mL(AUC=0.879,灵敏度93.8%,特异度70.1%,约登指数0.639,P<0.01)与 CK-MB>18.2 U/L(AUC=0.846,灵敏度 83.9%,特异度 71.9%,约登指数0.558,P<0.01)可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不良。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末次生化指标得出,服毒剂量(OR=1.213,OR的95%CI:1.082~1.360,P=0.001)、末次 CK-MB(OR=1.055,OR的 95%CI:1.005~1.107,P=0.029)、末次 SCr(OR=1.005,OR 的 95%CI:1.001~1.009,P=0.007)、尿百草枯浓度(OR=1.003,OR的 95%CI:1.000~1.006,P=0.049)、末次血 Na+(OR=0.841,OR的95%CI:0.745~0.949,P=0.005)与百草枯中毒患者结局密切相关。末次CK-MB>18.05 U/L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AUC=0.808,灵敏度79.7%,特异度65.8%,约登指数 0.455,P<0.01)。结论1、CK-MB为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毒后72 h内CK-MB>18.2 U/L常提示患者预后不良。2、中毒后期CK-MB、SCr、血Na+对患者预后有很强的预测价值,特别是末次CK-MB>18.05 U/L常提示预后不良,应重视以上化验项目的定期复查。
其他文献
近些年光动力疗法(PDT)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抗肿瘤领域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恶性黑色素瘤是由黑色素细胞恶性转化导致其在组织或器官的浅层部位高程度聚集而产生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黑色素瘤常病发于组织表层,正好与PDT治疗的适应症吻合。本课题通过研究黄连素(BBR)在PDT中的疗效,观察BBR-PDT对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生长活性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的机制,为开发BBR
学位
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置管后的不同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患者血管钙化情况,探究患者钙化发生的影响因素,以此探寻适合腹透患者的血管钙化评估方法,及时
在动物体内,神经肽是一种种类最多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神经肽的受体大多数为G蛋白偶联受体,它们在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中至关重要。但目前为止,关于神经肽受体的功能研究相
目的探讨术前能谱CT对嵌顿性结石引起的输尿管壁病变的诊断价值,同时评估不同类型的输尿管壁病变与术后发生输尿管狭窄的关系。方法纳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
目的:以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研究对象,探讨α粒子累积照射对支气管上皮细胞micro RNA表达谱的影响,筛选α粒子辐射致支气管上皮细胞损伤潜在标志物,揭示α粒子辐射致
学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最新调查显示,乳腺癌已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首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安全。乳腺癌初期症状表现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中晚期,因此开发一种检测试剂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疗效监测具有重大意义。糖类抗原15-3(CA15-3)是目前公认的诊断乳腺癌较为特异的一种肿瘤标志物。本课题旨在基于光激化学发光法开发一种CA15-3的
学位
唐代是中国古代修史制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即是由独立建置的史馆、专职史官等构成的新国家修史体制得以确立,其在初唐时为树立正统、稳定政局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将修史地
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慢性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AD患者的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
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作为一种神经毒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以及富含天冬酰胺的热加工食品中。前期研究发现,ACR通过诱导轴突变性、氧化应激、凋亡和神经炎症等方式,引发神经毒性。但目前ACR诱导神经毒性的机制还不够完善。本课题旨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和完善ACR诱导U87-MG细胞、SH-SY5Y细胞以及C57/BL/6j小鼠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为后续食品中ACR的毒理评价和干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