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日渐深入,一方面人员来往和交流是全方位的,影响遍及经济、商贸、文化等各方面,另一方面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影视文化产业的崛起,因此中国人接触海外影视作品的机会快速增长,观影的途径从电影院发展到了电视、VCD播放器、DVD播放器和网络平台。尤其是近年网络的普及,通过影视网站欣赏外片的人增多,催发了影视字幕组的产生,同时对字幕翻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使得字幕翻译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出来。这引起了中国学者和译者的关注。虽然在中国对于字幕翻译研究起步不久,进展相对落后,但西方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其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为进一步深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就翻译现状而言,欧洲学者是字幕翻译理论研究的主流,他们总结了翻译类型的特点,从具体分析翻译策略,分析影响翻译的因素,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翻译规范达成了共识并制定了标准。为了深刻理解字幕翻译理论和促进现实影视字幕翻译水平,本文阐述如何将功能翻译理论所包含的几个主要理论应用于影视字幕翻译中。作者首先从目的论开始论述,任何行为都是有目的的,翻译也是如此。字幕翻译的目的将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作为翻译体裁中的一员,不同于其他类型,字幕翻译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观众的阅读速度和电影节奏等。因此译者不得不听从导演的安排,在其意图的指引下,尽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传达给处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的观众。其次,功能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曼塔莉的译者行动理论,她将翻译定义为一种有特殊目的参与者众多的复杂活动,主要有六种角色参与其中。在把行动理论应用到影视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作为委托者,导演的意向是决定翻译的过程中应采用策略类型的关键因素。除了以上两个理论,作者也从文本分析理论以及功能加忠诚理论出发,论述字幕翻译本质上是根据语境和译文的预期,决定源文中内容的保留改写或删减的的过程。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影响《米兰达》字幕翻译策略的因素,并分析其使用本土化和网络语言的利弊。英剧《米兰达》作为一部喜剧,主创人员使用了大量的英式幽默,搞笑桥段层出不穷,这就是委托人的意图,也就构成了翻译指令的主旨。根据这一目的,为使观众真实地了解和感受到剧中原汁原味的生活内容,译者在翻译中使用了一些幽默受到年轻人追捧的网络流行语和恰当的翻译策略,来达到主创者的最初目的,并使观众欣赏到本土化之后字幕的语言之美。使用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个案进行研究,是当今国内字幕翻译研究的主流趋势,希望该案例分析,对于功能翻译理论在影视翻译实践中的运用和字幕影视翻译质量的提高有所裨益,并能够引起更多的国内外学者对这一较新兴翻译领域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