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分野就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现代性。现代文学是用现代精神与现代思维所结构成的文学样态,所表达的是现代人的思维、心理及社会的内在特征。文学作为社会存在的一种反映,不同社会时代情景下的文学势必产生根本上差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为现代文学的产生提供了前在条件,也为文学在传统基础上向前发展提供了可能。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文学都会体现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与转换,客观存在的时空差异会反映在文本当中。中国古代社会的城市与乡村是一体化的,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小农经济是整个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城市不具备独立的经济形式。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破了小农经济的统治地位并使城市与乡村社会分离,一体化的城乡日益分裂为具有两种文明意义的空间。由于整个社会的分裂,现代文学表达出了中国古典文学所没有的关于城乡社会现代性对立的主题,这种对立通过由乡村进入城市之人的生存与心灵的矛盾冲突鲜明地体现出来。我们把由乡村进入城市的作家以及作品中的此类人物形象统称为“城市外来者”。这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词语,是近代中国城市进化、城乡文明发展断裂之后出现的一个群体。本文主要从文学的创作主体——那些来自乡村世界的作家与文学作品中的同类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考察近代以来中国城乡分离对文学的影响。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家论,第二部分为形象论。在作家论中选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代表性两个作家群体以及两个作家——现代乡土小说作家、沈从文、贾平凹与新生代作家。从这些作家的身份特征入手,通过对其不同时期的具体文本进行考察,分析城市与乡村两种生活经验对他们文学所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变化特征,从而廓清城乡文明对立对于“城市外来者”作家的创作上的影响。注重表现由乡入城的经历,在同时代作家以及不同时代作家的文本中的影响的不同表现,这种差异性更能体现“城市外来者”作家复杂多样的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不同时代作家间的差异性,体现出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此类作家与城市、与现代文明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同时即使是在同一作家身上,随着他身处城市时间的增长,其文学也会呈现出前后不同的风貌特征。城乡对立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最明显的对立矛盾之一,“城市外来者”作家对这一文明差异性的对立感受最为深刻,作为最敏感的人群,他们通过文本所表达出来的情绪特征与内心矛盾,代表了城乡对立下的时代精神与民族心理,身处其中的他们,体验着城乡两种文明两种情感的矛盾冲突与选择困惑。与作家论所采取的对作家对比分别论述不同,在形象论部分当中将中国现代文学当中的“城市外来者”形象作整体考察——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阿贵、骆驼祥子到当下小说中的“农民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是农民工形成大潮的主要原因,所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