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的监察思想是在吸收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又有效借鉴中国传统的御史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监察思想体系。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以辛亥革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其监察思想的萌芽与形成,后期是其监察思想的完善与发展时期。孙中山的监察思想理论基础为社会进化论、权能区分论、全民政治论以及五权宪法理论。以民权主义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天下为公,自由、平等以及五权分立为监督指导原则,由此形成以人民行使直接民权为主体,通过四项“政权”与五项“治权”并借助国民大会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监督的监察体系,在监察权的独立与权威。设立专门行使监察职权的监察院履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对这一框架体系进行激活与充实,使其得以有效运行,进而在具体实施监督的运作过程中通过行使弹劾权、纠举权、财政权等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充分体现出监察层次分明、独立权威、彰显民意、系统协调的运行特点。本研究共分为引论和三个部分:引论部分。交代本研究的缘起、研究目的和意义,介绍了学术研究概况、研究的方法、写作框架和创新之处,旨在为全文奠定学理基础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第一部分为孙中山监察思想形成的背景、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主要介绍国际国内环境对孙中山监察思想萌生、形成、完善、发展产生的影响,在简要回顾孙中山监察思想的演变脉络的基础上总结出孙中山监察思想是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西方议会监督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第二部分为孙中山监察思想体系阐释。从理论基础、指导原则、框架体系、基本主张、运作机制、监察权能与形式方式等方面对孙中山的监察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与总结。第三部分为孙中山监察思想的历史积极作用及时代局限性分析。孙中山的监察思想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首次将中西政治思想进行了融合,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监察思想体系,为以后监察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孙中山的监察思想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在对待人民群众的思想上有着矛盾性,以及监察制度的运行中产生的效能都值得去改进。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系统介绍了孙中山监察思想的内容,阐明了孙中山监察思想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孙中山的监察思想体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指出其监察思想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历史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