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历史和话语分析于上世纪中后期被介绍到中国后,在各自的领域都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以话语分析的角度来看,历史实际上也可以认为是由话语建构的过去的社会现实和发展过程。口述历史相对于传统历史文献来说更加灵活、自然、口语化,这些特点使得口述历史话语有可能纳入到话语分析的研究领域中。口述历史的讲述人——也就是口述人----在回忆、叙述相关事件的时候,其叙述方式的使用、话语特征的表现以及其主观情感的流露,都可以从话语分析的角度进行研究。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口述历史文本《张学良口述历史》的口述人话语的叙事特点、话语建构以及“人称代词+感官动词”类语言形式进行了综合研究。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口述历史研究及话语分析研究的概况、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界定了研究对象“口述人话语”,并通过与自然话语和采访话语的比较,概括了口述人话语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分析《张学良口述历史》建构的四种人际矛盾,总结了以人际矛盾为中心的叙述方式所展现的人际关系及事件的演进过程。第四章依据社会语言学家詹姆斯·保罗·吉的“话语建构任务”理论,从意义、活动、身份、关系、立场和策略、联系、符号系统和知识这七项任务入手,分析了《张学良口述历史》口述人的话语建构。第五章从语义特征、句法环境、语用功能三个方面,对《张学良口述历史》文本中大量运用的“人称代词+感官动词”的语言形式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口述人对主观情感表达的愿望、对自身特殊历史地位的重视以及对话语权的渴求等,影响了口述人对话语单位的选择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