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相对主义(Cognitive Relativism)是近几年来在社会科学中兴起的方法论之一,社会科学中许多学科都将其作为对真理和知识的一种重新认识的手段。认知相对主义是伴随着社会科学的诞生而诞生的。认知相对主义一直坚持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和知识,真理和知识都是相对的,认知相对主义由于都是相对于其所产生的语境而言的,因而社会科学中也没有发现和宣称真理的客观标准。认知相对主义的对象的存在具有相对性,因而必然引起认识活动和认识结果的相对性。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包括引言、社会科学中认知相对主义的理论来源、社会科学中认知相对主义的表现、社会科学中认知相对主义的意义及影响和结语。引言首先阐述了认知相对主义的内涵,并对本论文的写作主旨、提纲以及该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做了简要的说明。本文的核心是,社会科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体现在什么地方,同时对一些知名学者的认知相对主义思想作了重点阐述,以及认知相对主义在社会科学中的意义及其对后现代理论的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第一章追溯了社会科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的理论来源,选取了库恩的范式理论、曼海姆悖论和SSK强纲领理论作了重点阐述。从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的范式理论开始,“范式”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并且受到诸多学科和学者们的抨击,但是认知相对主义是自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之后成为诸多学科理论建设的依据,之后认知相对主义在社会科学中呈现出了愈演愈烈的态势。第二章主要从社会科学中的人类学、社会学和哲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的问题入手,选取了这些学科中主要代表人物的认知相对主义理论以及这些学科中的一些案例作了重点的分析阐述,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包括库恩本人在内,很多人对相对主义的这个字眼不是很友善,甚至产生过强烈的敌意,但是在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的理论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能够找到认知相对主义的影子,相对主义并不是那么的不可理喻,认知相对主义在社会科学中已经占有了一个很重要的席位。这一章通过对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中的代表人物的主要理论进行的仔细分析,令我们欣喜的看到,认知相对主义和这些学科已经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同时认知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方法论,被社会科学中的相关学科已经很好的掌握了。第三章主要论述了在认知相对主义认识论框架下,认知相对主义对社会科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建构意义,并且认知相对主义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后现代思潮理论和认知相对主义属同源之水,后现代思潮理论解构了真理的本质,把认知相对主义推向了另一个高潮,认知相对主义坚持认为不存在绝对真理和绝对知识,因而认知相对主义对深化后现代思潮理论建构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结语部分,对前面几个章节的内容作了简要总结,并且指出了社会科学中的认知相对主义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同时指出社会科学视野下的认知相对主义在本文中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进一步指出认知相对主义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