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同位素在低活化钢中渗透与滞留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变是最有希望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的途径之一,而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简称低活化钢或RAFM钢)是最受青睐的未来聚变堆候选结构材料。聚变堆结构材料将面临极为严苛的服役环境,如高温、高通量高能中子辐照、嬗变产生的大量氢和氦、等离子体注入和氚增殖包层产生的大量氚等。而氢同位素的渗透与滞留紧密关系到燃料循环、辐射安全、以及材料机械性能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开展对不同种类低活化钢中氢同位素渗透滞留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内容主要由实验和模拟两部分工作组成。实验研究方面,选用材料来自三大类的7种低活化钢,具体包括:传统低活化钢中的EUROFER97和G91,可铸型微纳结构钢(CNA钢)中的FTa1和TT3mt,以及氧化物弥散强化钢(ODS钢)中的M4 Fe-10 Cr、9YWTV-PM2和14YWT-SM13。实验分别使用气体驱动渗透装置(GDP)和热脱附谱仪(TDS)来研究这7种材料中的氘渗透和滞留特性。模拟研究方面,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条件下体心立方(BCC)铁基中的纳米级氦泡对氢的捕获现象,而纳米级氦泡是低活化钢在高能中子辐照下的一种典型缺陷类型。本文具体研究包括:(1)利用GDP装置测得7种低活化钢的氘输运参数,即渗透率、扩散率和溶解度。测量温度范围为623 K~873 K,驱动气压为1.8×104~1.0×105 Pa。实验研究结果表明,7种材料中的氘渗透率差异较小,而扩散率差异较大。ODS钢的扩散率比传统RAFM钢和CNA钢低约1个量级,而有效溶解度比RAFM钢和CNA钢高2到10倍。(2)利用TDS装置测量了 7种低活化钢在静态热充氘后的热脱附谱和滞留率,具体充氘过程为在723 K的温度和1.0 × 105 Pa的氘气气压下充氘1小时。实验结果显示,ODS钢的滞留率最高,且ODS钢的热脱附峰比RAFM钢和CNA钢具有更高的温度和半高全宽。通常认为材料微观结构特征的差异将导致氘滞留率的差异,因此,本文还结合势阱强度理论分析了氘滞留与势阱强度的关系。(3)利用MD模拟的方法研究了 BCC铁基中纳米级氦泡对氢的滞留的影响,具体研究因素包括氦/空位比例(0.5~1.5)、氦泡尺寸(1~4 nm)、氢浓度(644~2641 appm)以及温度(300~723 K)。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氢容易被捕获在氦泡-铁基界面,仅有少量的氢被捕获在氦泡内部,而且氦泡对氢的捕获过程符合反应速率控制机制。在模拟结果中也观察到氦泡内氢分子的形成,并对氢分子形成几率与氦/空位比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此外,还通过分子静力学(MS)计算,获得了 0K下氢原子与一个直径为2nm、氦/空位比例为1.0的氦泡的结合能为0.73 eV,并估算得到其对应的脱附能为0.80 eV。模拟工作结果将有助于量化评估不同情况下氦泡的氢滞留能力。
其他文献
金属卤化物钙钛矿由于其高的吸收系数、高的电子/空穴迁移率、长的载流子扩散长度以及低的缺陷密度等优异的光电特性成为了目前最受关注的半导体材料。同时,钙钛矿具有发光波长连续可调、荧光量子产率高、发光半峰宽窄和可进行低温溶液加工等优点,为其在显示和照明领域的未来应用提供了机会。自从2014年首次成功制备了室温下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以来,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s,LEDs
学位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仅引发了能源危机,而且释放出过量的CO2使得温室效应日益严重。为了应对这两大挑战,研究者开发出了绿色的能源转化方法,即将CO2分子以光催化或者电催化的方式转化为清洁能源。然而,由于CO2分子十分稳定而且还原过程很难控制,这就导致CO2还原反应的产率和选择性都很难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近年来,二维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结构优势,即相对块材更大的比表面积,高暴露比的表面原子和较短的载流子传
学位
近年来,政府多部门为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之旅游产业逐步向专项旅游方向转型升级,研学旅行作为专项旅游产品的形式之一,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轮驱动”下,虽受疫情影响,仍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本文将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剖析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目前三清山世界地质公园依托高品质的研学旅行资源推出了地质科普、户外拓展、红色教育等研学旅行产品,研学旅行市场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是
学位
随着工业生产步伐的加快,煤炭和石油作为主要燃料被大量消耗,随之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二氧化硫(SO2)作为燃煤发电和工业生产的主要污染排放之一,对人体、环境和建筑等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SO2的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前提,对于改善区域乃至全球的空气污染状况是极其重要的。随着光学与光谱学技术的发展,卫星遥感技术以其长时间、大范围和无接触的观测优势,逐渐被广泛应用于SO2排放监测中。本研究通过
学位
基于相干布居囚禁效应的原子钟可大幅减小体积,是芯片级原子钟(CSAC)的首要方案。采用射频本地振荡器(RFLO)代替基于锁相环的振荡电路有望大幅降低功耗,因此振荡电路的核心器件——高Q值谐振器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薄膜体声波谐振器(BAWR)是高Q值谐振器的重要技术方案,基于氮化铝(AlN)的BAWR是一种CMOS兼容器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Rb87 CSAC应用为切入点,研究CSAC用BAWR
学位
夸克和轻子质量以及味混合的起源是粒子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也被称之为味道疑难。近年来基于模对称性的解决方案是该领域的重要进展,它将费米子的汤川耦合系数与数学中的模形式(一类高度非平凡的全纯函数)相联系,因而使得理论极具预言性。本文中我们从多个角度发展了该理论方法,并系统地构建和分析了有关的质量模型及其理论预言。我们首先在原初的模不变框架下给出了基于A4和S4模不变的费米子质量模型,它们通
学位
本文对残余应力固有应变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直接采用正规方程求解弱约束固有应变场时发生解的不稳定性的原因.采用修正的Gram-Sohmidt 正交化处理法求解固有应变场,解决了在各种约束状态下解的稳定性问题,完善和补充了文所提出的方法.
期刊
超冷原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是研究典型量子气体非平衡动力学的优良平台。超冷原子体系是一种系统参数高度可调的平台,许多关于凝聚态物理的基本模型皆有望在这一平台进行实验、模拟和诠释。自旋-轨道耦合是运动电子的一种相对论效应,在非相对论极限下,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退化为电子自旋和其本身动量的耦合,自旋-轨道耦合相互作用已经可以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本论文基于该体系,从理论上研究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
学位
1-3μm波段的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三维传感、5G高速光通信等领域的核心器件,被广泛应用于国防、通讯、无人驾驶等军用、商用、民用领域。在这些应用的推进下,短波红外半导体光电探测器朝着高灵敏度、高速及片上集成方向发展。为了提升光电探测器的性能,新型光电探测材料的开发,新型器件结构的设计,以及探测器片上集成化已经成为促进短波红外光电探测器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论文以解决国家
学位
包层是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关键部件之一,它发挥着能量转移、氚增殖以及对超导磁体等关键部件辐射屏蔽的作用。包层第一壁直接面向等离子体,在包层中承受最大的面热流,水冷包层内部的颗粒球床则用于氚增殖和中子倍增。因此,针对水冷包层第一壁和颗粒球床性能的研究对整个水冷包层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基于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的设计参数,开展了聚变堆水冷包层第一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