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吡非尼酮(PF)对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以初步反映百草枯中毒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以及吡非尼酮对其表达的影响。
实验方法:
雄性ICR小鼠120只,SPF级饲养,体重20~25g,观察三天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20只):生理盐水组(BC组);百草枯组(NC组);地塞米松组(PC组);pF25mg组(PL);pF50mg组(PM);pF100mg组(PH)。各组小鼠禁食水10h,百草枯组、地塞米松组,PF各组小鼠按10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生理盐水组小鼠按体重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后2h,PF组小鼠按25、50、100mg/kg高中低三剂量灌胃给予PF;地塞米松组小鼠按2mg/kg给予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组和百草枯组按体重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0.1%CMC作为对照,给药时间为49天。观察动物中毒反应,并在给药后1、3、7、14、21、28、35、42、49天固定时间观察动物活动情况、称量动物体重。到达观察终点时动物麻醉处死,开胸取出肺组织,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变化,计算肺系数;观察肺部的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IJISA)测定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组织的TGF-β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另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BALF中的TGF-β1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动物一般情况:BC组动物随时间延长体重均匀增加;NC组动物在染毒后1d、3d体重下降较明显,随后体重未见增减;PC组动物随时间延长体重逐步增加,给药一周后体重增加幅度较正常组慢:PL,PM组体重增长情况与PC组类似:PH组动物体重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接近。NC组动物状态最差,3d生存率53.33%;PF组干预组动物中毒表现轻,PL、PM、PH组3d生存率分别为46.67%、73.33%、86.67%,PC组3d生存率为80%。49d生存率NC、PC组均有降低,但PF干预组49d生存率无变化。
(2)肺系数变化:百草枯染毒动物在经过PF治疗之后,肺系数较NC组都有所下降,而这种改变以PH组更为显著。PC组由于给药后期动物的体重增加幅度较小,造成肺系数降低不显著。
(3)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百草枯染毒动物在经过PF治疗之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较NC组都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BC组无差异。而PC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反而高于N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肺组织HE染色:BC组肺结构清晰可辨,部分区域间质血管扩张,未见胶原沉积;NC组大量肺泡结构萎陷、破坏,胶原沉积,肺纤化严重;PC组肺结构清晰可辨,纤维化程度较轻;PL、PM、PH组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以PH组最为明显。
(5)免疫组化结果:与BC组相比,NC组动物肺组织内TGF-β1的MOD值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中TGF-β1有所升高;给药干预后,与NC组比较除PL组外各组动物肺组织中TGF-β1均有所降低(P<0.01)。
(6)BALF中TGF-β1含量的ELISA测定:结果表明百草枯中毒小鼠BALF中TGF-β1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给予地塞米松和PF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给予低剂量PF(PL组)与NC组比较无差异。
(7)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单纯百草枯染毒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仅PH组有明显下降(p<0.01)。
结论:
(1)灌胃给大于50mg/kg吡非尼酮可以提高百草枯中毒小鼠生存率,且对49天生存率的提高优于地塞米松。
(2)地塞米松对降低百草枯中毒49d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作用不及吡非尼酮。
(3)100mg/kg吡非尼酮灌胃给药可以明显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的作用。
(4)吡非尼酮可以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减少胶原沉积,减轻肺部纤维化程度。
研究吡非尼酮(PF)对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实验组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及变化趋势,以初步反映百草枯中毒肺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情况以及吡非尼酮对其表达的影响。
实验方法:
雄性ICR小鼠120只,SPF级饲养,体重20~25g,观察三天后,随机分成6组(每组20只):生理盐水组(BC组);百草枯组(NC组);地塞米松组(PC组);pF25mg组(PL);pF50mg组(PM);pF100mg组(PH)。各组小鼠禁食水10h,百草枯组、地塞米松组,PF各组小鼠按10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生理盐水组小鼠按体重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后2h,PF组小鼠按25、50、100mg/kg高中低三剂量灌胃给予PF;地塞米松组小鼠按2mg/kg给予地塞米松;生理盐水组和百草枯组按体重灌胃给予相应体积的0.1%CMC作为对照,给药时间为49天。观察动物中毒反应,并在给药后1、3、7、14、21、28、35、42、49天固定时间观察动物活动情况、称量动物体重。到达观察终点时动物麻醉处死,开胸取出肺组织,观察肺组织大体病理变化,计算肺系数;观察肺部的病理改变;并用酶联免疫吸附(EIJISA)测定肺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肺组织的TGF-β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另外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BALF中的TGF-β1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1)动物一般情况:BC组动物随时间延长体重均匀增加;NC组动物在染毒后1d、3d体重下降较明显,随后体重未见增减;PC组动物随时间延长体重逐步增加,给药一周后体重增加幅度较正常组慢:PL,PM组体重增长情况与PC组类似:PH组动物体重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接近。NC组动物状态最差,3d生存率53.33%;PF组干预组动物中毒表现轻,PL、PM、PH组3d生存率分别为46.67%、73.33%、86.67%,PC组3d生存率为80%。49d生存率NC、PC组均有降低,但PF干预组49d生存率无变化。
(2)肺系数变化:百草枯染毒动物在经过PF治疗之后,肺系数较NC组都有所下降,而这种改变以PH组更为显著。PC组由于给药后期动物的体重增加幅度较小,造成肺系数降低不显著。
(3)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百草枯染毒动物在经过PF治疗之后,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较NC组都有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BC组无差异。而PC组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反而高于N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
(4)肺组织HE染色:BC组肺结构清晰可辨,部分区域间质血管扩张,未见胶原沉积;NC组大量肺泡结构萎陷、破坏,胶原沉积,肺纤化严重;PC组肺结构清晰可辨,纤维化程度较轻;PL、PM、PH组纤维化程度有所减轻,以PH组最为明显。
(5)免疫组化结果:与BC组相比,NC组动物肺组织内TGF-β1的MOD值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中TGF-β1有所升高;给药干预后,与NC组比较除PL组外各组动物肺组织中TGF-β1均有所降低(P<0.01)。
(6)BALF中TGF-β1含量的ELISA测定:结果表明百草枯中毒小鼠BALF中TGF-β1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P<0.01),给予地塞米松和PF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给予低剂量PF(PL组)与NC组比较无差异。
(7)肺组织TGF-β1的表达:单纯百草枯染毒小鼠肺组织TGF-β1 mRNA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与NC组相比仅PH组有明显下降(p<0.01)。
结论:
(1)灌胃给大于50mg/kg吡非尼酮可以提高百草枯中毒小鼠生存率,且对49天生存率的提高优于地塞米松。
(2)地塞米松对降低百草枯中毒49d小鼠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的作用不及吡非尼酮。
(3)100mg/kg吡非尼酮灌胃给药可以明显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的作用。
(4)吡非尼酮可以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水平,减少胶原沉积,减轻肺部纤维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