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它虽然短暂,但是前承北魏之遗绪,后启北周、隋唐之华风异彩。许多制度在这个时期酝酿和发展。柱国系统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其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府兵制。与府兵制相当重要的“关陇集团”的概念,也与西魏的柱国系统有关。柱国系统是一个军事领导系统,它的建立一方面是军事力量的重组、演变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军事体制、晋升阶次完善的结果。 当时,北魏政局动荡,皇室的威严不复存在,六镇起义的影响波及整个北魏统治区。北魏分裂成东西魏,宇文泰控制了西魏,高欢控制了东魏。西魏地狭人少,在物力、财力、人力、政治文物等各方面都远逊于东魏。除受到北方少数民族、南方梁的侵略外,最重要的是抵御东魏的侵略。其在艰难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在战争中经受考验。 西魏对东魏的战争,可以分为三阶段。这三个阶段,既是西魏原有军事力量消解的过程,也是西魏重建军队的过程。第一阶段是东魏占优势、西魏疲于应付的阶段,西魏原有的军事力量被弱化和瓦解。第二阶段是双方对峙时期,互有胜负。宇文泰开始筹建新的军队,其嫡系的力量开始在军队中占居上风。第三阶段西魏在对东魏战争中逐渐建立优势,宇文泰军队改造的全面完成和柱国系统确立时机的成熟。在战争的同时,宇文泰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改革,以推动国家的建设,促进国家的富强。两者相辅相成,为柱国系统的确立准备了条件。 大统十六年,西魏建立柱国系统。最高层是柱国大将军,在西魏时期维持在八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弼、赵贵、独孤信、李虎、于谨、侯莫陈崇。宇文泰逝世后,受遗辅政的宇文护升任柱国。柱国大将军先是出生入死、驰骋战场,几乎参加了西魏对东魏的所有重大战事,对保卫西魏政权作出了贡献。待到政权初安后,他们由军事领袖转变为政治贵族,逐渐脱离军戎。在北周,只有于谨、侯莫陈崇尚在,发挥着一定的参政作用。大将军是柱国系统中最富有操作性的层面,仅次于柱国大将军。大统十六年,共有宇文导、达奚武、杨忠、李远等十二位大将军。终西魏末年,大将军人数达到二十九位。大将军逐渐代替柱国成为军事的领导者和指挥者。他们的政治生命多延长到北周,有的家族甚至崛起,成为与前柱国家族相抗衡的名门。可以看到,柱国和大将军不存在直接的统领关系。柱国系统发展出来的是行军元帅制,并促使了地方军、政分离。地方上军政合一的治理模式逐步转化为单纯的文治政府。都督府被废改成总管府,成为相对稳定的行政机构。此外,处于整个柱国系统的中下层的是开府、仪同。在西魏,京兆—河洛间的汉族豪右或是进入宇文泰行台府,或是进入宇文泰丞相府,或是宰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