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为西南、西北地区,但该地区强震频发,水电工程选址难以避开。地震荷载将导致混凝土重力坝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进行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安全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度分析可以考虑到大坝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概率,是结构安全分析评价的重要方法。本文在进行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可靠度分析时采用荷载和结构参数双重随机;在进行易损性分析时得到综合破坏指数,划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为西南、西北地区,但该地区强震频发,水电工程选址难以避开。地震荷载将导致混凝土重力坝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进行混凝土重力坝抗震安全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构地震易损性和可靠度分析可以考虑到大坝在不同等级荷载作用下发生不同程度破坏的概率,是结构安全分析评价的重要方法。本文在进行混凝土重力坝动力可靠度分析时采用荷载和结构参数双重随机;在进行易损性分析时得到综合破坏指数,划分混凝土重力坝的综合破坏等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应用随机振动理论,将地震动输入及地震响应模拟为高斯平稳的随机过程。采用主滑裂面和辅助滑裂面的摩擦系数和凝聚力为基本随机变量,基于JC法对某实际混凝土重力坝双斜面深层抗滑稳定可靠度进行分析,建立随机结构动力深层抗滑稳定可靠度功能函数,验算年计失效概率,得到混凝土重力坝双斜面深层抗滑稳定满足规范要求的结论。(2)选取坝顶相对于坝踵的顺河向位移作为抗震性能响应指标,应用随机振动理论,采用正交试验对可靠度分析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选取最敏感参数增大其变异系数;基于响应面法确定极限状态函数,参考基于坝顶相对与坝踵的顺河向位移所定义的结构极限状态限值,应用JC法得到结构不同破坏等级下的可靠概率与失效概率。并对达到严重破坏等级的年计失效概率进行计算,得出设计基准期内的地震变形可靠性指标,结果表明该坝基本满足规范的设计要求,工程偏于安全。(3)以混凝土重力坝坝顶相对坝踵顺河向位移、整体损伤指数、坝基面累积滑动位移为单一响应指标,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根据功效系数法得到坝体综合破坏指数。给出综合破坏指数的四级震害划分标准及相应的性能水准,对比研究基于单一响应指标和综合破坏指数的混凝土重力坝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采用综合破坏指数进行易损性评价,可以适应地震动强度的变化,全面客观估算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产生不同程度破坏的概率,进而为重力坝结构抗震安全设计、地震灾害预测和风险分析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径流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综合作用下会发生较为显著的变化,开展变化环境下水循环驱动机制相关研究,定量区分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黄土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存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研究该区域变化环境下对流域径流的驱动分析是探究区域水循环机理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从多年、年和季多个时间尺度进行分析研究,基于
目前注浆技术在治理隧道、隧洞突水以及处理大坝坝体、坝基渗漏等工程中应用广泛,浆液在封堵裂隙的同时也能加固周围岩体从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但由于注浆施工具有独特的不可见性,因此针对浆液在裂隙中的扩散规律和封堵机理进行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基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搭建室内动水注浆试验平台,研究了浆液基于倾斜光滑裂隙和倾斜粗糙裂隙在动态水流中的扩散规律,并且根据试验所得浆液扩散图像、动水流量、浆液覆盖率
土石坝坝料级配为研究土石坝性能的基本参数,其合理性对坝体质量控制意义重大。当前,工程实践中的级配检测主要采用筛分法,通过随机取样与人工筛分计算级配数据,方法较为耗时且结果代表性不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已在各领域中广泛使用,为级配检测提供了新的手段。针对土石料图像,传统图像识别算法采用数学与拓扑学等方法对像素灰度值进行处理,其理论成熟但精度难以满足需求。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算法通过神经网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大坝安全监测的任务也日益加重。变形值作为反映重力坝安全状态的综合变量,是评判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对坝体变形值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坝体变形规律、预测坝体变形趋势,对重力坝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大坝运行中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且监测周期较长,从数据采集到数据传输再到数据存储的过程中,如仪器损坏、网络中断均会导致数据缺失。由于目前的数据分析方法及程序均基于数据的
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输电线路,为了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铁路供电段需要对接触网展开日常巡视和停电检修作业。挂接地线操作是保障接触网停电检修作业安全进行的重要措施,传统的挂接地线作业信息主要依靠人工传递,自动化程度不高。现有的接地线监测装置可以自动获取接地线的状态信息和地理位置信息并通过4G移动网络发送至调度中心,但是这种工作流程忽略了现场工作领导人实时了解接地线信息的需求,并且每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区域之一,黄土高原地区建设了大量的淤地坝,其为防治水土流失、减轻泥沙冲刷入黄、提升粮食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随着黄土高原极端气候的频繁发生,并且由于淤地坝建设时间早,泄水设施不全,且淤积库容减小的问题,时常发生淤地坝漫顶溃决的情况,这对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开展淤地坝的溃坝研究对于防洪安全、泥沙治理等
建设发展“便捷、快速、绿色、安全”的城市公交体系已经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大客车作为主要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其保有量快速增长。但由于载客量较大,一旦发生事故,易造成群体性的伤亡。此外,对客车开展车辆轻量化设计有助于节能和环保。本文针对某6100型半承载式客车的车身骨架开展碰撞安全性及轻量化设计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客车侧碰有限元模型建立、侧碰安全性分析和车身骨架轻量化设计等,
以灰铸铁和高纯钛丝为原材料,采用“丝材复合-原位反应”工艺,在灰铸铁中制备出碳化钛增强体,以此来增强灰铸铁基体。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等检测技术对碳化钛反应层和反应层中碳化物颗粒的微观组织、化学成分、物相组成、晶体学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对实验过程中的Ti-C-Fe三元体系进行热力学计算,通过热力学计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逐步完成,人类进入后基因组时代。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同时观测成千上万的基因在某个特定条件下的表达水平成为可能,生物学的研究重点也从揭示生命的所有遗传信息转移到在整体水平上对基因功能的研究。基因调控网络是基于微阵列数据,对基因之间调控关系的一种仿真和重建,对阐明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有重要意义,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论文分别探究了基于确定性和随机性网络模型的基因调控网络重建方法。论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