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最近几年,我国的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依然普遍,食用蔬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出口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如何保证蔬菜安全,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平,也是增强我国蔬菜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了大量的理论思考和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可以大致地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基础研究,主要是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来解释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另一类是应用上述理论的行为研究。这些研究具有两方面的共同特征:(1)研究的焦点都是经验性和信用性的食品安全;(2)都是基于两个核心的概念: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和面对:第一,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二者之间的关系很少被讨论。同时,是什么决定了给定的信息结构?第二,对生鲜蔬菜流通中纵向协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而销售环节中,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也会对纵向协作关系产生巨大影响,而这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这些问题的回答对于我们认清食品安全问题的本质以及选择有效的治理结构来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本研究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应用模型演绎法、比较制度分析方法、案例研究法和归纳法,考察了我国蔬菜品质安全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探讨了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背景下,生鲜蔬菜产业的组织结构将会发生何种变化,以及何种纵向协作活动有利于生产安全的生鲜蔬菜,并研究了政府可以为组织结构变迁提供何种制度环境。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蔬菜品质的信用品属性是目前我国蔬菜品质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蔬菜的品质属性包括很多内容,如外观、口感、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生产环境和过程等,而且很多属性,如农药残留和生产环境等具有信用品特征,消费者对这些特性即使在消费之后也无法了解。此外,如果缺乏适当的诱因,蔬菜生产经营者也没有激励去发送品质信息,这将使生鲜蔬菜市场长期保持在低质低价的状态。(2)为了将蔬菜品质传递给消费者,高能力蔬菜企业需要发送高成本的信号才能将自己与其它企业区分开来,这使得企业倾向于将产业链向前延伸进入销售终端;另一方面,为了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蔬菜,蔬菜企业倾向于采取更紧密地后向协作生产方式,以控制蔬菜品质。(3)各种蔬菜品质信号,并不能自动确保蔬菜的安全,只有品质信号具有了信誉,消费者会以此类信号作为购买的决策依据。特别地,由于国家制定的认证存在“搭便车”现象,使得一些认证失去了信号价值,消费者更倾向于将品牌作为品质信号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