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所定义的高龄化社会,系指一个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在7%以上的社会。数据显示,台湾地区人口自1993年起已达高龄化社会指标,同时预估在未来短短40年内,社会人口的老化现象会成为比日本等发达国家目前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由此,台湾大规模之退休潮估计将在2011年之后出现;面对高龄化社会的各项需求,包括老年经济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台湾有关当局与整个社会必须立即积极面对的严峻挑战。 《台湾劳动基准法》(旧制)于1984年8月1日公布施行。就当时台湾整体劳动环境而言,劳工很难符合该法所制订的退休条件,明显存在“看得到但拿不到”的缺点。这导致许多劳工走上街头进行抗争,要求改革的声浪与日遽增。如果老年劳工阶层退休后赡养需求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势必会威胁社会稳定。2005年7月1日,台湾当局制订新制退休制度《劳工退休金条例》。与此同时,政府为新制推行订有5年的缓冲期,形成了新、旧制度双轨并存的制度。 作为新旧制度的变迁过程,《劳工退休金条例》的出台与推行必将使原有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并将影响制度变迁的进度与效能。本文立足于台湾“劳工退休金条例”出台的经验事实,从政府过程理论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对台湾新旧劳动制度的变迁过程、影响因素进行解析。 首先,从政府过程理论的视角来看,关于劳工退休赡养制度的形成实际上本身就是一个政府过程。“内外环境→要求或支持输入→政治系统→回馈输出→内外环境→再输入”形成了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一个完整的回路循环。在《劳工退休金条例》的出台与推行实践中,劳工、管理者、社会的三方面需求输入政治系统,政治系统内部通过利益综合,进而形成政府决策与法案并向环境输出;随即,劳动市场、工会、雇主团体、政府又对这一输出形成新的反聩与需要。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对政府过程的观察与分析,就政府与资方、劳方团体三种主要角色围绕退休金制度制定的博弈过程,以及政策本身的政治生态环境,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进而研究不同的参与者在政府过程中的影响与作用。 其次,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在《劳工退休金条例》的政策制定与推行过程中,劳、资、政三方都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各自所掌握的资源,推动政策朝有利于己方的取向发展。可以说,劳、资、政三方的矛盾,实际上也是这三者利益博弈的体现,而《劳工退休金条例》及其推进的时间与效能,实际上是劳、资、政三方利益博弈的阶段性结果。本研究通过分析此三方博弈过程,从而对当前《劳工退休金条例》政策制定过程进行实证探讨。 最后,本研究就台湾现阶段的劳工退休金条例与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相关制度进行比较,总结了主要国家退休金制度的模式,即:美国的受雇人退休金的确定提拨计划,英国的中央集合型退休金计划,日本的三种企业年金模式,智利的民营年金基金管理公司承办的新年金制度等等,把握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退休金改革的趋势。以此为借鉴,提出了未来台湾退休金制度具体改革的思路,即:第一层次的基本生活需求由公办的社会保险方式为之,例如:劳保年金、国民年金等;第二层次是由雇主依劳工退休金条例或劳基法规定按月提拨的企业劳工退休金;第三层次则采个人意愿方式,依个人经济财务状况予以规划储蓄计划,本研究建议由雇主除强制6%退休金之外依劳工意愿自愿性再自提6%退休金或个人自行购买商业保险(,)俾以解决老年劳工退休之后的养老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