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成为经济学界的研究热点。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以垂直分工为主,尤其是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产业内贸易对于我国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换代、资源配置效率和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等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理解,产业是这样一些产品的集合:它们是按照SITC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即至少属于同类、同章、同组的产品。产业内贸易就是指一个国家在出口的同时又进口某种同产业内的产品,即按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至少前三位数相同的产品既出现在一国的进口项目中,又出现在该国的出口项目中。产业内贸易给消费者,厂商都能带来利益:产业内贸易使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产业内贸易可以加快新产品的销售,降低厂商研究开发费用;要素在产业内调整所引起的磨擦小;产业内贸易可以使发展中国家介入国际分工,促使其提高技术水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修正了传统理论中不符合实际的假设条件:假设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引入差异产品概念;增加了需求方面的研究;主张加强政府干预,建立规模经济优势以增强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林德的“需求偏好相似说”认为产业内贸易多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之间。平均收入水平相似,存在广泛的相互重叠的需求品,是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基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越快,与发达国家之间对同类产品的重合需求就会越多,由此产生的产业内贸易相应也会越多。弗农认为产品分为产生、发展、成熟与衰退四个阶段,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各种要素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会发生变化。各国在<WP=43>各种要素投入上的相对优势不同,因此,各国在该产品不同阶段是否拥有比较优势取决于各种要素投入在成本中的相对重要性。先进的工业国技术水平较高,不断创新推出高技术产品;而后进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劳动成本低,则主要生产已标准化了的一些普通技术型产品,因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同类产品也会出现动态的产业内贸易。克鲁格曼运用模型证明由于规模经济,相似的国家之间会进行产业内贸易, 产生产业内贸易的条件是本国及外国市场对各厂商生产的商品需求量均为零时的价格大于每个厂商的边际成本。 衡量产业内贸易通常使用G-L指数:×100。Bi介于0和100之间,越接近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越接近100,产业内贸易程度越高。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从1992年到2002年,在62个制造业产业中,产业内贸易指数增长的产业为51个。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商品结构在不断趋于优化。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中的地位明显上升,产业内贸易比重较高10个产业的大部分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化学品、光学制品和药品等。单纯凭借劳动力成本低的加工贸易有所下降,产业内贸易比重较低的10个产业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基本呈现我国单项出口的态势。产业内贸易指数增长慢的产业也是产业内贸易指数低的产业。这些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加工程度浅,技术含量少,属于产业结构比较低级的产品。结合产业竞争力指数分析,Ci=(Xi-Mi)/(Xi+Mi),Ci>0,该行业具有竞争力;Ci<0,该行业缺乏竞争力。我国制造业产业可以分为四组。第一组:Bi>0,Ci>0,这一组近半数是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类,特点是能够充分发挥我国资源禀赋的优势,基本都属劳动密集型产品。第二组:Bi>50,<WP=44>Ci<0,这些商品技术含量高,在进出口贸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我国出口的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进口的是高技术产品,处于垂直分工的末端,总体竞争力不强。第三组,Bi<50,Ci>,这类产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大多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优势产品,对我国贸易顺差贡献大,是长期支撑我国出口规模的主要商品。第四组,Bi<50,Ci<0,进口这些商品中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弥补我国资源禀斌的缺口,二是为弥补我国技术的差距。影响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有产品差异化程度,产业结构,国际直接投资,人均收入水平。在服装、玩具、鞋类等行业,主要是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产业内分工格局,产品差异化程度成为影响该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是决定一个国家进出口商品结构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内贸易水平也在提高。将外资在我国直接投资的行业构成与我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结构进行比较,发现G-L指数最高的与G-L指数增长最快的行业大多是外商直接投资最高的行业。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缩小,需求的结构、档次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缩小,产业内贸易增加。我国应加强向水平差异产品产业内贸易的转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主要战略有:发展差异化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由于需求多样化所引起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重要手段;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梯度发展战略,最终实现所有产业的产业内贸易共同发展;开发国内市场,采取适当的政府干预措施,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