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政治稳定与社会进步。广东是中国南方一个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省份,但目前依然存在贫困。与全国的贫困相比较,目前广东的贫困不仅具有普遍性,而且更具特殊性。本文选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贫困状况持续恶化,国外有反贫困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二是全国的贫困与一个省的贫困相互之间有什么影响关系?三是广东省目前存在贫困的特点、原因与解决对策如何?有无典型性与借鉴价值?
本文的基本框架是:以全国的贫困问题为研究背景,以广东的各种贫困现象为重点研究对象,以反贫困的基本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中国和广东贫困的现状、特点、原因,总结扶贫的经验、教训与规律,并在对传统的扶贫理论进行反思与借鉴国内外扶贫案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广东贫困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本文力求进行创新的地方是:提出并论证发展中国家不但存在绝对贫困,也存在相对贫困的学术观点;提出并论证贫困原因是多元动态性与存在扶贫陷阱阶段的学术观点;提出广东应建立的动态扶贫政策体系的政策主张。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
贫困是一个区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不同发展阶段的贫困表现形式不尽相同,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是贫困的进一步扩大趋势。目前中国的贫困处在扩大化阶段,如果把贫困阶段从时间序列和程度上分为绝对贫困、基本温饱、低收入贫困、相对贫困这几个阶段,目前中国的贫困介于绝对贫困和基本温饱之间。
广东农村产生贫困的主要原因是: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社会资源禀赋的不均,资本化水平偏低,制度安排的部分失误,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产业结构调整引发的贫困,以及其他潜在的致贫因素。广东在农村扶贫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是:基本解决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基本改善了特殊地区特殊群体的贫困状况,逐步提高了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素质。
目前广东农村贫困的主要特点是:贫困的阶段已经从绝对贫困转变为相对贫困;贫困的区域已经从大区域连片贫困转变为分散化的贫困;致贫的主要因素已经从资源条件约束致贫逐步转变为社会资本条件约束致贫;在沿海地区出现了新的贫困问题。目前面临的新问题是: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相对恶化,贫困人口增收的难度加大,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本逐年增加,政府的扶贫政策与扶贫目标相左甚至背离,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不够,且结构不合理,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缺乏激励机制,扶贫工作的许多矛盾相互交织。
在较长的时间内,广东农村扶贫的主要措施是:建设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行农业产业化扶贫,大力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与卫生事业,重点解决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动员社会各界扶贫,联系珠江三角洲与贫困山区开展经贸合作,政府建立扶贫组织体系与运行机制。尽管这些政策措施的采用使广东的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绝对贫困阶段,政府是反贫困行动的主体。但进入相对贫困阶段,并且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反贫困的主体应当从政府转为农民。扶贫路径的选择要考虑不同的贫困状态与条件,对贫困人口进行扶贫的重点应放在培训、子女义务教育、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保障等方面。扶贫的主要任务应是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
广东农村扶贫政策要考虑综合性与系统性,要以培育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重点,更加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尊重贫困人口的意愿,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要创新扶贫方式,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扶贫效率。要科学地制定扶贫规划和战略,采用扶持发展与救济方式相结合的扶贫方式。扶贫重心要放到贫困村与贫困户,政府要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