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出台,全国掀起了一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开发热潮。在开发的同时,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文化安全,保持其原真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文化安全的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首先在序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选题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法以及实证分析法。其次,对文化安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内涵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的概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的稳定性、可侵蚀性、隐蔽性、民族性特征;接着分别阐述了文化安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作用机理。再次,采用德尔菲分析法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详细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的因子,进而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笔者选取了赣南采茶戏和湖口青阳腔进行了实证分析与验证,分析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级别的划分,本文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安全级别的划分标准,并以此划分出了五个文化安全级别-不安全,较不安全,安全,较安全,非常安全。采用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安全等级划分标准,对文中选取的两个实证--赣南采茶戏和湖口青阳腔所处的文化安全等级进行判断,得出赣南采茶戏处于较安全文化安全级别,而湖口青阳腔处于安全文化安全级别。最后,提出并阐述了基于文化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档案馆保护模式、原生态保护模式、大学保护模式、政府资助非遗主体及其传承人保护模式等-系列保护模式,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软性与刚性保护机制:基于文化安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式开发模式、实景舞台剧开发模式、主题公园式开发模式等一系列开发模式,及相应的软性与刚性开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