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邀请是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是邀请双方均受益的言语行为,在语用上属于邀请行为兼具承诺性与指令性言语行为类型。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角度对比分析东乡语和兰州方言的邀请言语行为的特点,并探究年龄和社会距离对于东乡语和兰州方言邀请语用策略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总受试人数为696,其中角色扮演16人(东乡语8,兰州方言8),预测问卷有效受试80人(东乡语40,兰州方言40),正式问卷有效受试600人(东乡300,兰州方言300)。所有东乡语受试均来自东乡偏远山村,兰州方言受试均来自兰州市榆中县的农村地区。根据他们的实际年龄,受试分为青年组(16-35)和老年组(55-70),每组男女均等。本研究使用了角色扮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角色扮演是最接近真实交际的收集语料的方法,它通过录音录像来收集半自然语料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各种社会变量。本研究设计了24个语境来进行角色扮演,每个语境下设计了8组对话(男青—男老,男青—女老,女青—男老,女青—女老,男老—男青,男老—女青,女老—女青,女老—男青),受试根据所设计好的语境来实施邀请,总共收集到384个有效视频(东乡语192,兰州方言192)。然后对角色扮演所获得的语料进行转写,统计出每一种邀请策略出现的频次,根据邀请策略的出现的高低频次来设计问卷选项。预测问卷包含24个语境,共获得80份有效问卷(东乡语40,兰州方言40)。本研究分析了预测问卷的调查结果,并采纳受试的访谈意见,对问卷进行了删减和修正。正式问卷包含12个语境,最终在两地收集到600份有效问卷(东乡语300,兰州方言300)。本研究根据Blum-Kulka等人1989年的“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研究项目”(CCSARP)的研究方法,又参照了Garcia(2008)的研究,将邀请策略划分为:主言语行为部分(直接邀请策略和间接邀请策略),直接邀请又分为语气推导、请求、命令和愿望;间接邀请又分为建议、询问和暗示。主言语行为内修饰词部分,礼貌词、轻描淡写表达、个人主观看法、寻求许可同意。附加部分,分为理由、提供选择和询问三种策略。称呼部分,亲属称呼和职业称呼。所得数据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东乡语的邀请策略有:(1)东乡人倾向于采用直接邀请策略而非间接策略。附加部分使用最多的策略是说明事由和询问的策略。(2)年龄差异影响东乡人的邀请语用策略。就主言语行为而言,直接邀请是老年和青年都最常使用的语用策略。就词汇修饰策略而言,老年比青年使用礼貌词多。老年使用职业称呼比青年多。就附加策略而言,老年比青年多使用说明事由和询问的策略,而青年则是提供选择的策略多于老年。(3)社会距离远近影响东乡人实施邀请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选择。在社会距离远时,采用直接邀请,使用礼貌词较多,采用职业称呼,附加策略多用询问和提供选择,说话人礼貌程度会比较高。在社会距离近时,更多采用亲戚称呼,附加策略多使用说明事由,说话人在邀请时礼貌程度较低,语言使用则较为随意。第二:东乡和兰州两地在实施邀请言语行为时,在观察了年龄和社会距离后发现,两地存在异同。(1)就相同点而言:在邀请时都倾向于直接邀请,都倾向于弱化,轻描淡写的词汇策略,在邀请时使用职业称呼的频次要要高于亲戚称呼,多使用说明事由的附加策略。(2)就不同点而言,东乡语比兰州方言使用直接邀请的策略多,东乡语在邀请主言语行为的策略中极少使用表达愿望的策略,使用礼貌词则少于兰州地区,东乡语使用亲戚称呼少于兰州方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地区性的语言呈现其不同的特点,人们形成的语用习惯也存在差异。邀请会让说话人的积极面子高涨,同时也希望得到听话人同样的认同。这也是在邀请时大多采用直接邀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