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宪政史中,张君劢是一位身份复杂而又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倾其一生都在为宪政奔走呼号,积极活跃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政治舞台上,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宪政化殚精竭虑。由张君劢主笔的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诞生于特殊而复杂的历史背景之下,至今仍为我国台湾地区所沿用。这部宪法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达到了近代中国宪法文本的新高度,集中体现了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同时体现出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之中,他在现实面前做出的折衷与妥协,呈现出在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下,张君劢所具有的强大保守性与激进性两个面向。本文主要以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为中心,从张君劢对该法的产生所施加的影响、法律文本等角度对张君劢的宪政思想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历史背景与张君劢宪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梳理其宪政思想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就张君劢以及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历史评价提出与传统不同的观点,试图以新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在民国时期的价值与意义。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张君劢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历史地位及二者的关系,指出对二者的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说明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正文分为以下四章:第一章张君劢的生平及其宪政思想的演进。具体介绍了张君劢的生平、宪政思想的发端与形成、宪政实践及其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张君劢的努力与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产生。通过具体阐述“宪草修改十二项原则”的出台、《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修正案》的出台以及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通过等三个历史阶段,着重体现张君劢在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产生过程中的促进作用。第三章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中的张君劢宪政思想。通过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法律文本进行具体解析,体现出张君劢在国家性质、人民的自由权利、国民大会与立法院、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划分、行政院和司法独立等方面的宪政思想。第四章回归历史的评价。首先归纳总结张君劢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重要贡献,其次结合史实分别对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与张君劢进行客观评价,得出各自结论。余论从宪法与宪政、司法独立、保障人权等三个方面讨论张君劢的宪政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宪政建设的一些启示,以期对后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