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九五”时期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当前确立“十二五”时期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攻坚阶段,无不展示和证明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艰辛历程及其转变的重要意义。2008年金融危机,使我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矛盾愈益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愈益迫切。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研究不仅对于尽快走出当前经济危机的困境,而且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各国经济发展实践表明,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发展方式与一国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及其发展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不能跨越生产力的实际状况,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经济发展方式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虽然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但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客观规律,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实践。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方式、走何种发展道路的最大的国情。鉴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一个较长时期这样的生产力发展状况,这就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期,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的调整。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中国现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一方面在借鉴各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经验与教训中,发现和掌握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善于捕捉发展机会,从而在较短时期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必须注重统筹协调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符合当前特定的发展阶段并体现特有的时代内涵,发挥我国的制度特色,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本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通过对建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从中摸索和发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并对其转变的内涵及重点、转变的机遇、转变的制度保障及具体对策作出一系列分析和探讨,以期增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可鉴性研究。 本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即论文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对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论文的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部分,即论文第二章。对西方经济学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概括归纳分析,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分类进行提炼,在上述分析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分析框架,为全文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历史考察与实证分析部分,即论文第三章和第四章。论文第三章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变迁中,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阶段性功能特征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缓的约束条件,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与内涵展开分析,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符合我国的国情,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同时,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是目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和重点,随即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即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展开分析,为经济发展方式有针对性的转变提供依据。第四章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和冲击的角度出发,突出当前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并对危机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机遇作出相关性分析,以期以金融危机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从而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部分为国际比较研究部分,即论文的第五章。通过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国际比较,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本章选择几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典型国家来进行比较。美国、日本和拉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各具特色。美国是世界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与其先行的发达的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日本资源稀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也遭受重创,但二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甚至一度超过美国,也与其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分不开。但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经济泡沫危机与日本实行不恰当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实验阵地,其摆不脱的依附性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经济发展的诸多弊端。因此,通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国际比较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使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中,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趋利避害,降低经济发展的成本,顺利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五部分为对策研究与展望部分,即论文的第六章。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方式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机制、市场的资源配置的效率机制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提出了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思路和对策。总体来说,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多方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因此,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须在政府的推动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有效的制度安排,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特色。 结束语部分着重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指导作用。提出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具体落实,必须树立科学的改革观,具体来说,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的分配观、科学的开放观和科学的生态观,以统筹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