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筋针配合手法与传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肩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到昆明市中医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66名肩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最小年龄40岁,最大年龄65岁;将符合条件的66例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使用筋针配合手法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5次治疗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使用传统针刺配合手法进行治疗,每天治疗1次,5次治疗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及VAS评分分析评价治疗效果,并分别于第1天治疗后以及开始治疗后第7、14、21天进行评分,最后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因研究过程中疗程不完整、不配合疗效评价等原因,有4例病例脱落,最终共62例肩撞击综合征患者完成本次研究,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1例。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水平相当,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在第1天治疗后以及开始治疗后的第7天、14天、21天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第1天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第7、14、21天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1天治疗后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第7、14、21天的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组内比较:观察组在第1天治疗后以及开始治疗后的第7天、14天、21天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第1天治疗后Constant-Murley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在疼痛、日常活动、活动度、肌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分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后第7、14、21天的Constant-Murley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第1天治疗后的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在疼痛及总分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第7天的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在日常生活、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第14天的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在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第21天的Constant-Murley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在日常生活、肩关节活动度、肌力、总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撞击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肩的功能,提高患肩的活动度,尤其对于患肩的即刻镇痛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