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健康的生态环境,必须要重塑发展理念与创新理念,从单纯追求GDP增长方式转向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的包容性增长,从传统的精英型创新转向更利于低收入人群的包容性创新,努力创造平等机会,使创新的收益和成果为更大范围的人群所享受。包容性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大多数人的引擎,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包容性创新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一脉相承。陕西省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希望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全面实现“三个陕西”的奋斗目标提供引领和支撑。因此,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陕西省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分析区域包容性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陕西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省份,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研究了包容性创新的概念、特征、模式,并与精英创新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然后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包容性创新的基本内涵出发,提出了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测度的结构模型;构建了陕西省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加权综合测度法对2009—2012年陕西省10个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进行测度评价;为进一步检验包容性创新能力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利用相关面板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陕西省经济发展与包容性创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通过研究发现:近些年陕西省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总体成递增的趋势,呈现正U型;各地区的包容性创新能力水平差异十分明显,总体上可以将整个陕西省划分为四个梯级,按照区域包容性创新能力的强弱依次为西安地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区域开放程度与包容性创新能力存在的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而经济规模、水平与包容性创新能力之间有弱相关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正相关关系;第一产业结构占比与包容性创新能力成负相关关系,第二产业结构占比与包容性创新能力呈现倒U型关系,第三产业结构占比与包容性创新能力呈现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