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渗透率作为储层品质和储层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至今仍难以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直接获取,通常需要依赖实验室测量的经验统计关系或基于理想微结构模型的解析或近似关系得到。不同岩石类型或不同储层性质常表现出微结构的巨大差异,这使得理想微结构模型得到的解析或近似关系难以适应这些实际储层,应用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也变得困难。随着数字岩心技术和高速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这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数字岩心的渗透率可以用具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渗透率作为储层品质和储层产能评价的重要参数,至今仍难以通过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直接获取,通常需要依赖实验室测量的经验统计关系或基于理想微结构模型的解析或近似关系得到。不同岩石类型或不同储层性质常表现出微结构的巨大差异,这使得理想微结构模型得到的解析或近似关系难以适应这些实际储层,应用结果的可靠性分析也变得困难。随着数字岩心技术和高速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这类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数字岩心的渗透率可以用具有各向同性网格块的重正化方法计算。假设孔隙结构能够通过离散网格准确描述,那么具有各向同性网格的重正化方法可以计算出数字岩心的等效渗透率。该方法中,假设网格块的渗透率各向同性。但当相邻网格渗透率变化剧烈时,该方法不再适用。本文提出了各向异性的重正化方法,假设每个网格块在三个正交方向具有不同的渗透率。本文用理想多孔介质模型和数字岩心验证了该方法在数字岩心渗透率计算中的有效性。本文给出了另外一种数字岩心的等效渗透率计算方法—有限差分方法。该方法中将不规则的孔隙剖分为相互连通的椭圆形孔隙。然后由质量守恒方程推导出广义拉普拉斯方程,通过求解拉普拉斯方程得到流体压力分布,最后结合达西定律计算得到模型等效渗透率。为了验证有限差分方法的有效性,首先用有限差分方法测试了四类理想多孔介质模型并与解析或半经验解进行了对比;其次用有限差分方法计算数字岩心在三个正交方向的渗透率,并与格子玻尔兹曼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有限差分方法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基本处于同一量级范围。本文用改进阿尔奇公式和包含不导电相、次生孔隙以及基质孔隙的等效介质模型来计算缝洞型储层饱和度。在改进的阿尔奇公式中,地层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中基质孔隙和裂缝并联,另一部分中基质孔隙和溶蚀孔洞串联,最后这两部分串联得到地层的电阻率。该模型中的参数可以通过岩心分析得到。最后利用常规的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约束反演就可以得到实际地层的饱和度。鉴于缝洞型储层取心困难,改进的阿尔奇公式使用条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使用适用于缝洞型储层的等效介质模型来计算地层的含水饱和度。该模型中包含基质孔隙度、次生孔隙度、渗流速率和渗流指数这些参数。渗流速率和渗流指数通常用来表征孔隙结构。实际资料处理过程中,这些参数可以通过成像测井数据计算得到。最后利用电阻率测井数据进行约束反演。模型中的等效电阻率与电阻率测井数据误差最小时的饱和度即为所求。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能源供需矛盾深化及常规油气资源日益消耗,非常规油气作为常规油气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备受关注,其中,页岩气以其分布范围广、资源储备量大及稳产周期长等特点,成为当前勘探开发的热点。目前,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大部分区块仍表现出开发效果差、预测产量与实际储量矛盾等现象,归结其主要原因还是对页岩气藏微纳米孔-缝气体渗流规律认识不清,导致产能模型误差较大所致。因此,亟需基于页岩储层
页岩具有“源储一体”的特征,其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孔隙结构演化过程,进而影响含气量和赋存状态的转化。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明确了过成熟海相页岩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阐明了有机质生烃与储层成岩过程中孔隙结构演化规律,创新性地建立了成岩作用影响页岩储层物性的定量表征方法,恢复了成岩-成烃作用耦合控制下页岩气赋存状态演化过程。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为过成熟富有机质页岩,
随着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增加,生物气作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水合物法的气体分离技术,能够很好的实现生物气中CH4的提浓,为了更好地提高生物气水合分离的效果,选择有效、环保的水合物添加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探究了四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和两种生物型表面活性剂作为水合物添加剂对气体水合物热力学和动力学的影响,同时也探究了四丁基溴化铵(TBAB)分别与离子液体和表面活性剂复配对水合物生成
传统的举升方式优化设计,立足于设计出能够满足指定产量的最优机、杆、泵参数,其实质是对能提供一定能量的举升装置(设备)本身的效率进行优化或优选,以达到既满足举升要求又节能的目的,但这种设计方法重点在于提高举升设备对外界(人工)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忽略了生产井自身对储层所提供能量的有效利用情况的讨论。在地层能量不足的情况下,当井口压力为定值时,驱使一定的流体从井底流到井口的所需的总能量也是一定的,而在
气井积液基本上是所有气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都会面临难题之一,因为气井积液会导致气井产量下降和气田采收率降低,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解决气井积液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地排出井筒内的积液,使气井恢复正常生产。其中积液状态的诊断和积液位置的判断是气井积液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论文首先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和分析明确了液膜反转理论对实际气井生产积液状态分析的适应性;然后,基于液膜反转理论,修改Barn
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注气开发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适用范围广,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是,油藏在气驱开发中后期,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气之间难以形成混相,并且常常伴随着严重的气窜,生产井产油量迅速下降,气驱开发效果变差。建立正确的气驱过程中评价体系,制定合理有效的气驱调整措施,对改善油藏的气驱开发效果及进一步推广应用气驱技术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首先以相平衡理论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基础,分析了气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勘探开发,常规油气资源的油气储量日益减少,越来越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油气需求。非常规油气,特别是页岩油气已经逐步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但是其孔喉致密、储层埋藏深、地层压力大等特点对非常规油气井“高效、安全、环保、经济”的钻井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对非常规油气井中不可或缺的钻井液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分别从改变表面化学能角度合成了一种适用于水基钻井液的超疏水纳米
临兴-神府区块煤层气、致密气及页岩气储层多层叠置、连续成藏,多气合采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和社会效益。合理高效地设计及运行多气合采集输系统,对发展集输系统优化理论、降低气田开发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多气合采气井特性、集输工艺和集输设备的分析,开展了多气合采集输系统的模拟分析、设计优化和运行优化研究,提高了多气合采集输系统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益,进一步发展了多气合采一
油库储存大量易燃易爆的危险物质,一旦发生泄漏,极易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甚至产生连锁反应引发多米诺事故,对企业声誉、设备资产和人员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目前尚无被广泛接受的适用于油库的事故模型,缺乏系统的油库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大量油库历史事故,明确影响油库安全的各类风险因素和事故因果关系,研发用于事故分析和风险评估的模型和方法,为油库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搜集整
特高含水后期储层中油水渗流规律及流场发育复杂,低效水循环与高度分散剩余油的并存导致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难度增大。为深入挖掘特高含水后期油田剩余油潜力,本文通过理论计算、物理模拟实验等方法,按照“由渗流特征入手,逐步拓展到流场室内模拟应用”的思路,依次对特高含水后期相渗及微观剩余油特征、流场监测及模拟方法、水驱油过程中流场演化规律及调整方法适用性等进行了研究。首先针对特高含水后期相对渗透率曲线测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