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ASCI)是一种高致残性损伤是脊髓损伤中常见的疾病,它严重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SCI又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原发性损伤指神经组织细胞直接被外力作用,使其出现出血、坏死灶等。原发性损伤是不可逆性的。尽管原发损伤可直接造成损伤部位细胞死亡,但脊髓大的损伤主要源于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是导致脊髓损伤难以治愈的关键,目前大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上,从细胞水平到分子水平,再到基因水平。免疫反应在脊髓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淋巴细胞是构成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它分为许多表型与功能均不同的群体,如T、B、NK细胞等。未经活化的T细胞不能进入脊髓,通过调整这一免疫过程达到治疗脊髓损伤。FTY720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对于急性脊髓损伤后具有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为选择性减少外周循环淋巴细胞数,同时不损害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目的:本实验以改良Allen’S方法致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时段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FTY720对于脊髓内的CD3+T淋巴细胞和CD19+B淋巴细胞的影响,进一步探讨FTY720对于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清洁级SD(Sprague Dawley)大鼠75只,体重180~220g左右,雌性,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模型组(B组)和FTY72O治疗组(C组),其中每组各25只。假手术组只作椎板切除无脊髓损伤。模型组及FTY720治疗组做椎板切除及脊髓损伤。无菌条件下采用改良Allen’S法打击建立T9脊髓损伤模型。建模后,FTY720治疗组按3mg/kg生理盐水稀释,取O.3mL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术后分笼饲养,光照,自然通风。观察进食情况,切口愈合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等。各组实验大鼠分别于术后3d、7d、14d、21d、28d取材,分别进行微环境病理学观察细胞形态,脊髓坏死、空洞。免疫荧光观察各组脊髓坏死、脊髓空洞、出血、炎性细胞浸润等情况。图像资料采用Image-proplus6.0医学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结果:1:病理学观察:A组假手术组为正常组织,其组织排列层次分明,可见形态结构正常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各时间点脊髓结构完整,神经元形态正常,灰白质交界清楚,未见出血、水肿、空洞、炎性细胞浸润。损伤后3天,7天、14天、21天模型组及治疗组损伤区均有出血、水肿,白质内存在大片出血灶,灰质结构破坏有散在出血灶,出现炎细胞聚集、浸润。但细胞浸润程度特别是淋巴细胞浸润程度,FTY720治疗组均轻于模型对照组。2:免疫荧光观察CD3+T淋巴细胞:假手术组(A组)无阳性表达。在模型组(B组)呈现逐步缓慢上升趋势,并于14天组达到最高,在21天组突然出现大幅度下降情况。FTY720治疗组(C组)中,CD3T淋巴细胞在3-7天时有升高趋势,在7-14天时出现下降,14-21天继续呈现升高趋势。28天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淋巴细胞出现明显聚集明显。CD19+B淋巴细胞:假手术组(A组)无阳性表达。在模型组(B组)和FTY720治疗组(C组)对照中,3天、7天、14天、21天、28天无明显阳性表达,B淋巴细胞各组相邻时间点无显著差异及波动情况。28天组整体出现淋巴细胞聚集增多现象。结论:1、正常大鼠脊髓内检测不出活化的淋巴细胞,脊髓损伤后SD大鼠脊髓内出现大量淋巴细胞聚集现象,以CD3+T淋巴细胞为主,CD19B淋巴细胞表达不明显。2、FTY720能够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的CD3+T淋巴细胞在损伤区域的聚集;FTY720对于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内的CD19+B淋巴细胞无明显影响。3、FTY720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的修复机制可能是早期抑制CD3+T淋巴细胞在损伤区域的聚集从而减轻继发性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