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红樱的作品自《女生日记》后便引起了文学家、批评者的关注,其“校园小说系列”更是在学生、老师和家长中引起巨大反响。近几年,“杨红樱热”持续升温,其作品可以说占据了儿童文学市场的半壁江山,但与三千万销量相悖的是,众多学者直指其作品内容文学性缺失的批评之声也随之而来。对杨红樱作品的两极评价引发“杨红缨热”,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值得做专门的学术探讨。本文的论文题目是《“杨红樱现象”研究》,探讨杨红樱的创作特色和得失,注重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用调查数据对“杨红樱现象”做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并对其作品的商业因素和出版商的商业操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在市场化大环境中,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传播及阅读接受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儿童也有他们的“文学生活”,本文探讨“杨红樱现象”,属于“文学生活”研究之一部分。本文也注意到,杨红樱“破解童心”的教育理念让她的创作形成独有的特色,深受小读者的喜爱。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相比,杨红樱的作品有其自身的优势,在杨红樱的笔下,她塑造了一个个调皮捣蛋但却有着金子般心灵的顽童形象,给中国儿童文学的孩子形象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杨红樱的作品描写了当代小学生真实的生活,用作品表达出了孩子们的心声,而她对孩子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心理真实的刻画更是拓展了当代的童年美学,填补了中国小学生在心理上长期被忽略的一片空地。而且杨红樱致力于童年文学的写作,也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儿童文学“两头大、中间小”的现状,补充了童年文学这一板块。除了杨红樱本身的创作特色,出版商的大力宣传也是杨红樱稳坐畅销宝座的重要原因。无可否认,出版商对杨红樱作品的策划发行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为了配合商业化发行的批量化生产方式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作品的文学性,失去了文学的崇高感。儿童文学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必须合理的运用商业操作,把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读者。“杨红樱现象”引发了评论界众多的论争,其关于童书评价体系的论争为新世纪儿童文学应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启示。在当今社会,儿童文学只有保持它的纯洁性,在学生与家长的两种心理机制中寻求平衡,才能在信息爆满的时代为儿童提供真正有益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