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意义涉及音乐作品所隐含的意图,包括音乐的外在意义和内在意义。先天失歌症(简称失歌症)是一种音乐音高加工的障碍,俗称五音不全。失歌症者对音乐意义的加工是否存在障碍?如果失歌症者对音乐意义理解方面存在障碍,音乐教育是否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本研究从神经生理学角度考察失歌症者对音乐外在和内在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揭示其音乐意义加工障碍的本质,在此基础上,通过音乐训练,探索改善失歌症者音乐理解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本研究内容包含3个部分:第1和第2部分分别考察失歌症者对音乐外在和内在意义的加工机制,第3部分考察音乐训练对失歌症者音乐意义加工的影响。其中,第1部分围绕音乐形象性意义和情绪性意义探究其对音乐外在意义的加工。总体上说,本研究共包含6个实验。实验1使用fMRI技术考察失歌症者对音乐形象性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本实验通过操纵旋律音高的变化方向模仿外在于音乐的动态形象,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失歌症者较差的音乐形象性意义加工能力与其右侧颞中回和额下回较弱的激活有关,该结果暗示了动态形象性音乐意义的加工与右侧颞中回和额下回相关。实验2和实验3使用ERP技术考察失歌症者对音乐情绪性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两个实验分别操纵和弦的协和性与和弦的结构,结果显示,与正常人不同,失歌症者对由和弦协和性与和弦结构变化引起的情绪性意义的外显加工都没有诱发出N400效应。实验4和实验5使用ERP技术考察失歌症者对音乐内在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两个实验分别操纵音乐句末与句中和弦与音乐上下文的吻合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对由局部(句末和弦),还是由远距离(句中和弦)和声句法违规引起的音乐内在意义的外显加工,失歌症者都没有像正常人一样诱发出N5成分。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失歌症者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对音乐的外在意义与内在意义进行外显加工。尽管这种障碍可能缘于多个原因,但是就调性音乐的本质而言,失歌症者对调性音乐结构规则外显加工的缺失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基于此,实验6聚焦调性音乐结构规则加工外显化的训练,探究音乐训练对失歌症者音乐意义加工的影响。考虑到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失歌症者可以内隐地加工调性音乐结构规则,本实验试图以隐喻的方式将其具有的内隐调性音乐结构规则知识表达出来。前测结果发现,失歌症者未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违规与不违规旋律,并诱发出ERAN效应。然而,在接受9次音乐训练后,失歌症者就能像正常人一样对音乐意义进行加工,并产生ERAN效应。以上这些结果表明,无论是对音乐的外在意义,还是内在意义的加工,失歌症者都比正常人差,其障碍根源在于他们不能将调性音乐结构规则知识外显化。但是,短期的音乐训练可以提高失歌症者对音乐意义加工的能力,并达到正常水平。这种提高不仅在行为水平而且在脑电水平都得到体现。本研究首次系统地探究失歌症者对音乐意义加工的神经基础,并揭示音乐训练对其意义加工的正面效应。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揭示失歌症者音乐意义加工的本质,而且也有助于回答人类对音乐意义的理解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的科学问题,最终为音乐教育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