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亚里士多德研究文体以来,文体一直是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主要涉及形式与意义的关系问题,方法论问题以及影响文体的因素等等。韩礼德的文体观较好地处理上述问题。他提出文体即‘意义潜势’或‘有动因的突出’,从功能角度诠释了文体的性质和文体的目的。 文体即意义潜势是基于‘语言功能理论’之上的。韩礼德认为语言具有三种纯理功能:作者/讲话者作为观察者的‘概念功能’,用以表达人们的社会经历和内心的心理经验,同时也表达事物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作者/讲话者作为闯入者的‘人际功能’,旨在表达他的意见、态度、评价和他与听话者相对角色关系;和作者/讲话者作为语篇组织者的‘语篇功能’,他把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关联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在情景语境中起作用。这三种功能相互关联构成了‘意义潜势’;语篇正是作者或讲话者根据情景语境对‘意义潜势’作连续的选择而形成的。语言功能通过语域的三个变量(语场、基调和语式)向上与情景语境关联起来:同时,对语言功能的选择向下促动了对词汇语法系统的选择,从而形成了语法结构;对词汇语法系统的选择又促动了对音系或字系系统的选择,从而形成了音系或字系结构。所有这些选择都有可能对语篇的文体产生意义。 系统功能文体学家也把文体视作‘有动因的突出’。这种动因一为功能,一为情景语境。在情景语境的作用下,一种突出特征以‘失衡’或‘失协’的方式在语篇中得以前景化,获得文体价值。失衡和失协可以体现在语篇的各个层次中,从音系或字系层直至语义层。前者建立和强化常规,而后者则违反和破坏常规。与日常用语相比较,诗歌包涵着十分丰富的突出特征,本文较为详尽地列举了在英语诗歌中经常出现的突出特征。 最后,通过对丁尼生的一首小诗《鹰》全面的功能文体分析表明,系统功能文体学是一种可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文体分析理论,它能够为语篇的文体分析提供客观标准,有效地使读者对语篇的主观理解在客观的标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