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体育锻炼是在课余时间里学生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等为目的的身体活动。“生命在于运动”,这不仅适用正常人,更适用残疾人,因为运动是康复的基础,也是康复的有效手段。“用进废退”,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康复,增强体质,补偿功能;而且还能促进心理康复、克服自卑、树立信心、走出封闭、融入社会。残疾学生是特殊的社会群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残疾学生更加需要课外体育锻炼来促其全面发展,并且比普通学生更为重要。所以,残疾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开展如何,直接影响其未来身体健康状况,而且还影响其体育意识、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能力的形成。如何发挥课外体育的积极作用,使残疾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中来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便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课外余暇生活方式、课外体育锻炼基本情况、校内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和校外体育锻炼现状等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影响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余暇时间多样化,主要用于学习书本知识、体育锻炼、聊天、听广播看电视、看书报杂志等方面;绝大部分学生喜欢课外体育锻炼;锻炼目的呈多元化趋势,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2)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次数较少;锻炼强度较低;约三分之一学生锻炼时间较短。锻炼主要形式是“和同学、伙伴一起锻炼”;在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时基本处于无人指导的自由活动状态,应加强科学指导。(3)在校内,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参加早操、课间操及班级体育锻炼积极性较高;锻炼项目多样化,主要是:散(跑)步、羽毛球、篮球、跳绳、乒乓球(盲人乒乓球)、体操、游戏、踢毽子、拔河等;锻炼场所单一,主要在学校操场。(4)在校外,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只有少部分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场所主要集中在广场、公园、自家庭院等,锻炼项目与校内锻炼项目差别不大,学生校内外兴趣基本一致,活动项目比较单一。(5)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体育、社区体育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残疾学生对身体健康和亲情具有强烈的愿望,但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开展的很少,值得家长和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6)影响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缺乏指导帮助、缺乏场地器材、行动不方便、对体育没有兴趣等。(7)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在性别、教育阶段、班级和家庭居住地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最后,本文对影响中原城市群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较为重要的因素的改善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