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构投资者与QFII持股对股票波动影响的对比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504555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各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再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至今,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27年时间。在这短短的27年,机构投资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基金、券商、保险、信托、QFⅡ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相比于个人投资更加理性能够对市场起到价值发现功能,起到市场稳定作用。部分学者也对此提出存疑,认为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反映出理性,他们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同样存在正反馈交易策略和羊群效应,反而会增大市场的波动性。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得出机构投资者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影响。此外,普遍认为获得QFⅡ资格的机构投资者更加注重价值投资,侧重公司的营业绩效与成长性,相比于境内机构投资者更加理性,有助于上市公司价值的发现,从而稳定市场,熨平股票的波动,然而学者也没有一致定论。
  事实上,机构投资者本质上具有逐利性,并不是百分之百地对市场起到稳定或者加剧波动的作用,在不同的市场行情、投资标的下,投资者采取的策略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机构持股对市场的影响不同。本文采用2010年第1季度至2017年第3季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数据(国内机构投资者、QFⅡ分别持有和共同持有),对比研究了国内机构投资者和QFⅡ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下,其持股比例及持股比例的变动对于股票波动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市场行情下,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特征。
  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是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背景,以及本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文章结构的安排、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该部分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机构投资者对股市波动影响的文献,并进行了相关文献评述。第三部分为我国机构投资者概述。该部分介绍了目前我国国内机构投资者以及QFⅡ目前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为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第五部分为研究设计。该部分介绍了数据的来源和数据的筛选过程,并介绍了本文变量的选取和所采用的研究模型。第六部分为统计结果和实证分析。该部分先从横截面数据分析了,并从不同市场行情下分析了国内机构投资者和QFⅡ持股比例和其变动对股票波动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的交易行为特征。第七部分为结论和建议。该部分为本文的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第一,在任何市场行情中,上一期国内机构投资者较高的持股比例增加了下一期股票的波动。较高的QFⅡ持股比例在总体上能够减少股票波动,但这种影响在结构下跌和震荡市场行情下并不存在。第二,在熊市和震荡市场行情下,国内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变动能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而在牛市行情下加剧了股票的波动。无论在何种市场行情下,QFⅡ持股比例的变动并未表现出加剧或稳定股票波动。第三,在熊市和震荡市场行情下,国内机构投资者采取了反转的交易策略,而在牛市阶段,国内机构投资者采取了正反馈交易策略。前期股票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影响QFⅡ持股比例的变化。第四,在考虑股票被机构投资者净卖出和净买入之后,得出当机构投资者抛售股票时,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增持有助于稳定市场;当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时,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增持有助于加剧股票波动。而在净卖出和净买入情形下,QFⅡ持股比例的变动并不会对股票波动产生影响。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我国的市场板块,尤其是创业板同其他板块之间并没有表现出高度的相同的市场行情,也即在不同板块之间市场行情出现了分化。因此,本文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大板块划分市场行情,在市场行情的划分上更加准确。第二,本文结合了不同的市场行情分析了国内机构投资者与QFⅡ的持股比例及变动对股票波动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行情下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第三,本文从持股比例变动角度将样本划分为净买入和净卖出样本,在不同市场行情下考察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变动对股票波动的影响。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并购交易日渐增多,并购市场也越来越活跃,逐渐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并购市场已进入“2.0时代”,交易数量与金额也越来越高;相较于以往而言,并购类型多样化、并购交易复杂化、支付手段创新化、并购风险高危化是当下并购活动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级市场的主要资本活动,并购交易具有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特点。对赌协议的引入被认为是一种削弱并购风险的有效方式。在并购交易过程中,对赌协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降低由
学位
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推动了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之间地流动,同时也强化了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依结构。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7~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2015年我国的股市崩盘,使得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了各国政府和投资者的热议话题。除了加强金融监管外,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是合理构建资产组合,尽量降低非系统性风险。Markowitz在1952年提出的均值-方差(Me
学位
面对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中国在新的发展阶段把绿色发展作为追求长期可持续目标的国家战略。提高基金的绿色投资占比,充分发挥基金投资对社会资源的引导作用,是实现这一国家战略、推动我国绿色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绿色投资源于社会责任投资,社会责任投资遵循的理念是“义利兼顾”,即投资者在追求投资回报的同时,也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环境责任。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将绿色投资从社会
学位
证券分析师是资本市场中负责信息加工和生产的主要中介,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极大地强化了他们信息挖掘和价值发现的功能。证券分析师对目标企业的预测行为向市场传达了重要信息,对外部投资者的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A股上市公司2005-2016年的分析师盈利预测数据对分析师的预测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为了跳出过度关注分析师预测内容的局限,探究分析师预测行为中的不可观测信息,本文推导出了适
学位
金融发展理论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显著,大量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可靠交易方式、产生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等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推动作用。银行业在金融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银行主导型的发展中国家,熊比特的金融理论表示: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动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银行规模逐步增大,在产
学位
贫困作为世界性难题,一直是学界和社会研究关注的重点,但以前的研究基本都是先对家庭是否为贫困进行事后的、静态的判断,然后政府再利用事后调查进行扶贫救助。可以看出这样的方式总是滞后的,根据这一研究结果制定的反贫困政策,只能是亡羊补牢,贫困问题无法及时解决,因此迫切需要一个研究贫困的、具有前瞻性和动态性的指标,以分析贫困人口的福利变化和面临的风险。直到世界银行提出“贫困脆弱性”概念之后,对家庭贫困的研究
学位
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牛熊转换,股灾来得突然且十分猛烈。在这次股灾中,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面临巨大的考验,金融监管问题被再次摆到了重要的位置。随着股票市场的参与者对股票定价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公开信息解读能力的不断加强,市场参与者中知情交易者的数量在增加,合法的知情交易也愈发频繁。这部分基于科研和技术优势的知情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导致内幕交易行为更加隐蔽,也使得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变得更为复杂,对监管层提出
学位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取得长久的发展,加强公司创新势在必行。高校背景独立董事这一特殊的群体由于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和人脉资源关系等特质,可以给上市公司创新提供专业咨询服务以及创新资源上的帮助,因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聘任高校背景独立董事会显著提高公司创新,并且在影响公司创新的因素如政策法规环境、所有权性质、股权集中度等不同的公司内,高校背景独立董事对公司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已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代理成本。自Jensen &Meckling提出代理成本问题以来,历经40余年的发展,关于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对代理成本的界定、衡量、影响因素、如何治理等方面,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而近年来,“文化与金融”的交叉和
学位
信用评级机构因其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的功能,被称为 “金融市场的看门人”,评级机构的存在一度被认为是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推动力。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让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到评级机构功能的缺失对一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破坏力,这也使得危机过后,各国都开始着力于构筑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保障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国内方面,信用评级业自80年代末萌芽诞生后,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