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欧洲版)封面的批评多模态隐喻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jjv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一直是学者们致力于研究的热门话题。隐喻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字隐喻,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发现广泛存在的隐喻现象不是只局限于文字隐喻,还可以通过音乐、图像、手势等其他模态来表征。在批评语言学者们看来,隐喻不是完全中立的,它可以体现出使用该隐喻的人的的意识形态。现存的多模态隐喻研究集中在其表征方式,对于其包含的意识形态的研究极少。批评隐喻研究也局限在文本研究上,对于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少之又少。因此,当前隐喻研究领域存在不足,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采用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方法,即采用批评隐喻分析法,通过隐喻识别、隐喻阐释和隐喻解释三个步骤来研究多模态隐喻。隐喻识别是指在所知背景知识的作用下,根据多模态语篇中所有的颜色、图画、动作等视觉表征以及提供的文字信息判断出概念隐喻。隐喻阐释是指分析源域有哪些特点被映射到了目标域。隐喻解释是指通过分析隐喻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从而揭示其使用者的意图。本文以在《中国日报》(欧洲版)(http://europe.chinadaily.com.cn/)网站收集的2018-2019年《中国日报》(欧洲版)和中国发展报道有关的15张封面图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批评多模态隐喻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尝试探讨以下四个问题:(1)《中国日报》(欧洲版)封面报道在描述中国的发展时使用了哪些概念隐喻?(2)在隐喻映射过程中显现了哪些特征?(3)这些多模态隐喻包含哪些意识形态功能?(4)哪些因素影响了《中国日报》(欧洲版)隐喻的选择?研究发现,《中国日报》(欧洲版)有关中国发展的封面报道中使用了许多的隐喻,包括动物隐喻、人类隐喻、植物隐喻、机器隐喻、空间隐喻、旅途隐喻和自然现象隐喻等。在隐喻映射过程中,隐喻使用者通过将源域的某些特征,如强壮、生机勃勃、飞速前进等映射到中国的发展这一目标域上。由此,中国的发展被描述成稳健的、充满活力的以及飞速发展着的。与此同时,《中国日报》(欧洲版)中多模态隐喻的使用具有其意识形态功能,如突出中国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引起中外读者对于中国发展的自信心的增强,表现出《中国日报》(欧洲版)本身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表现的肯定以及对中国政府的赞颂。
其他文献
文章探讨对外开放事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文章选取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四地自贸区板块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以自贸区成立为例分析中国对外开放事件对企业价
插入语是日常英语口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归纳了常见的口语插入语,分析了一些口语插入语的语用功能。
碳化锆(ZrC)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热导率以及电导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2000℃以上的超高温极端环境下。目前,国内外对于其陶瓷粉末及其复合材料研究较多,
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建设 ,具有紧迫的现实需要。应通过法律的修订、重立与完善 ,保障司法公正 ,实现对民营企业的保护 ,使之真正享有“国民待遇” ,加速民营企业发展的法
作为西方译者与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间存在互动性。首先,庞德的中国古诗翻译同时体现了其在诗歌翻译以及诗歌创作上的特色。其次,他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对
有关研发国际化的主题,一直是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热点。研发国际化是当前跨国公司展开技术竞争的主要方式,它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研发管理,后者往往把研发机构设置于母国,仅对
乌鲁木齐曾是一座典型的煤烟城市,其大气污染问题成了影响乌鲁木齐经济发展及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为了改善乌鲁木齐现存的大气环境,2010年乌鲁木齐市政府决定开启“蓝天工程”,“煤改气”政策作为蓝天工程中的主要部分及重要治理措施,登上了乌鲁木齐环境治理的舞台,并实现了以天然气为主要清洁能源的全覆盖。通过实施“煤改气”改造工程,乌鲁木齐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从过去重度污染地区到现如今一年310个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