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能量空洞避免的混合传输分簇路由算法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x756_3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低成本低功耗微型传感器的大规模生产,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非常广阔。但传感器节点能量高度受限,且工作环境通常十分恶劣,更换电池可行性不高,因此,如何高效利用有限能量以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关键问题。其中由于部分节点过早耗尽自身能量,导致失效节点覆盖区域缺失或数据无法送达sink节点的能量空洞现象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一个研究重点和难点。该现象严重情况下使整个网络无法正常工作,造成大量剩余资源的浪费。本文主要针对WSN中节点能耗不均衡而产生的能量空洞现象,在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基础上,从簇头选择、节点部署、数据通信方面,设计了两种新的分簇路由算法。具体的创新性工作如下:(1)为解决网络边缘区域能量空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吸引因子和混合传输的分簇路由算法(CRAH)。CRAH采用加权和的方式将节点剩余能量和位置作为合理选取簇头的新指标,并将簇头的任务重新分配给新选出的融合节点;在数据通信阶段,设计吸引因子模型,使融合节点采用混合传输模式进行簇间数据通信,并改进Dijkstra算法,提出新的AF-DK算法,为簇间数据传输选择最优路径,节省了通信开销。(2)此外,CRAH中存在基站数据接收率低的问题,且多跳传输方式又会造成sink附近节点负载过重,产生内层网络能量空洞现象,因此提出了群智能优化和密度控制的能量空洞避免算法(EASD)。该算法根据感知数据转发能耗建立节点密度递减模型,保证数据转发负载由相应数量的簇头分担,均衡每个簇头的负载。为搜索簇头到基站间多跳数据通信的最优路径,优化群智能算法,加入每个邻居节点的剩余能量、位置信息、传输距离和信息素等上下文信息,改进蚂蚁选择下一跳节点的转移概率。其中,信息素更新时,结合数据包接收率,综合考虑了能量、路径长度和路径质量,提高了网络转发路径的可靠性,解决了基站接收数据率低的问题。(3)最后,通过模拟实验表明两种新算法有效避免了能量空洞问题,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同时在数据送达率方面对两种新方案做了单独对比,验证了EASD进一步解决了CRAH中基站数据接收率低的问题,增强了路径可靠性。
其他文献
车牌牌照自动识别系统(LPR)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通过摄像机拍摄的车辆图像,在不影响汽车状态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车牌的识别,降低交通管理工作的复杂度,减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作为物联网核心技术之一的RFID/EPC系统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尽管大部分企业和供应商把重心放在RFID/EPC系统的实施效果和它们所带来的投
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可以很方便快捷地通过不同的渠道在互联网上获取到各类数据。这些数据由于人为录入的错误、数据版本的不同、数据来源不同、人为篡改等原因往往会存在数据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重要基础之一的车载Ad hoc网络,其设计目标是为车辆提供一个移动通信平台,从而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使旅行者能非常方便快捷地接入互联网。在车
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已经越来越大,而网络中的信息量随着网络用户及网络资源的发展而迅速膨胀,人们在信息的海洋中,也逐渐失去方向,用户如何从这巨大的
随着信息、多媒体及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高维数据时代随之到来,并已成为描述客观世界的一个有力工具,如基因的表达、视频追踪、医学图像处理、高维时间序列分析等,与此同时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交通工具的增长速度倍增于道路和其他交通设施的增长,所以随之引起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等一系列
由于科学研究向着更大规模、更高复杂度的方向发展,对高性能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并行计算机系统是实现高性能计算的一种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系统出现故障的
随着计算机、智能控制以及传感技术等学科的发展,移动机器人广泛应用于航天科技、排险救援等多个方面,正辅助或取代人类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由于移动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复杂性
安全协议的设计与验证是信息安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形式化方法是安全协议验证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借助自动化工具,应用形式化方法来分析安全协议,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