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财政部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进程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实现了重大突破。同时,新会计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其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划分标准和定义的模糊性,加之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分别计入了当期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对利润造成的影响不尽相同。企业往往利用这一金融资产分类的问题,基于盈余管理动机,进行利润操纵,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抑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财政部在2009年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要求在利润表列报其他综合收益。会计准则发生了这一系列变化之后,金融资产分类存在着一些怎样的问题?管理层是否存在利用金融资产分类准则规定的不完善进行了盈余管理?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是否对金融资产分类产生了一定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否可能对金融资产分类产生的盈余管理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就是希望对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通过研究金融资产分类的问题,特别是基于其他综合收益的列报影响下的研究,不但能够揭露当前金融资产分类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且能够总结在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影响下,金融资产分类是否出现了新的情况,特别是是否会抑制企业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从而验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效果,为相关研究者和理论制定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改进建议。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题背景入手,分析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的问题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影响,从而引出研究的问题,对研究问题的意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对国内外有关金融资产分类、有关金融资产管理与盈余管理关系、有关其他综合收益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总结相关研究结论,为后文提供文献支持。第三部分,理论分析。根据新会计准则对金融资产分类和其他综合列报的规定和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现状描述和数据分析。本部分统计和描述金融资产分类的现状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现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的方式,证明其他综合收益与金融资产分类存在相关性,为后文分析起到支撑作用。第五部分,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本部分针对前文现状描述和数据分析,分析金融资产分类现状以及其他综合收益对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更直观的揭露出问题,为后文结论和建议打下基础。第六部分,总结本文的主要结论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不同于已有文献中对金融资产分类问题的研究,他们多是从单一角度出发,仅从金融资产分类本身去研究其可能存在的盈余管理问题。而本文在研究视角上结合了新的准则变化,通过现状分析、数据分析和案例分析多种手段,基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影响下进行研究,发现的问题更加直观,得出的结论和建议也有针对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金融资产分类是基于其他综合收益列报的影响。而目前从这个视角进行的研究成果还不多,笔者可以借鉴学习的文献较少。在分析时,主要只探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两类金融资产,主要只考虑盈余管理的动机而忽视了其他影响因素,在数据分析时,因为需要手工查阅报表工作量较大,仅以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量有待增加。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分析方法和思路更多的是笔者的摸索与尝试,可能会存在分析过程、分析结论的不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