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在司法精神鉴定实践中,随着颅脑损伤后记忆损害的案例逐年增多,有关伪装记忆损害诈病的现象也相应增加。目前比较受关注的是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研究伪装记忆损害的神经通路等,也有学者进行了检测个体说谎的研究,并取得许多有意义的成果,但是先前的工作均是健康志愿者在模拟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缺少与现实中说谎相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及兴奋等情绪背景下的心理活动,更少进行实际病损当事人伪装记忆损害诈病识别的现场研究。本课题旨在研究实际病损者中是否存在伪装记忆损害诈病,并分析他们的行为学差异、观察比较他们的脑区激活模式和神经回路特点。对象与方法本研究运用fMRI技术,采用二项迫选数字记忆测验(BFDMT)模式,以涉及经济赔偿的急性期住院轻度脑外伤(mTBI)患者6例(男女各半)作为研究对象,设立正常人诚实回答组(简称:诚实组,共7例被试)及正常人伪装记忆损害组(简称:伪装组,共8例被试)两组对照,三组被试均为右利手,且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在成组水平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大脑fMRI扫描前对被试进行顺背数字广度测试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在扫描的同时各自完成二项迫选数字记忆测验任务,并记录反应时等行为学数据及影像学数据,扫描完成后记录受试者在回答时所采用的心理策略。结果1.神经心理测验数据表明:mTBI组被试的平均顺背数字广度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分,与其他两组正常人对照在成组水平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BFDMT中简单条目≤11分、困难条目≤7分和总分≤18分划界判定伪装的规定,mTBI组中无伪装记忆损害者。2.行为学数据表明:mTBI组的反应时长于诚实组而短于伪装组,而与两组对照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伪装组与诚实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BI组回答正确率与诚实组相近,且他们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伪装组相比,mTBI组和诚实组回答正确率均显著增高(P<0.01)。3.影像学数据表明:与诚实组相比较,mTBI组主要激活两侧枕部楔叶及小脑,伪装组主要激活两侧额中回、枕部楔叶、小脑,左侧梭状回、顶部楔前叶等脑区;与伪装组相比较,发现mTBI组主要激活两侧后扣带回、小脑部,右侧颞中回、舌回、枕中回及海马旁回等;与mTBI组比较,诚实组主要激活两侧颞上回,右侧扣带回,左侧颞中回、顶上小叶及岛叶,伪装组主要激活两侧额叶及左侧顶叶上回等脑区。结论1.涉及经济赔偿且在疾病急性期内的住院mTBI患者可能不存在伪装工作记忆损害。2. mTBI组激活的脑区主要是参与到工作记忆过程的一般脑区,如扣带回、颞叶、顶叶等,而无其他特殊脑区激活。3. mTBI组与两组对照相比均主要激活两侧小脑,我们推测小脑可能对mTBI患者的认知调节起重要的作用。4.伪装工作记忆损害确实存在额-顶-皮质下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