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布拉格学派的形象一直为其语言学流派的身份所主导,以至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轻视、甚至忽视了该派作为文论流派的另一重身份。作为文论流派的布拉格学派,在20世纪文论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它不仅在20世纪结构主义运动发展中,扮演着上承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下启法国结构主义的重要角色,而且还对20世纪文论史上的一些其他重要流派,如德国接受美学以及苏联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产生过重要影响。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布拉格学派在文学与美学理论上的成就,在国内外学界仍远未得到与其地位相称的重视。个中缘由,除却该派自身的一些原因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与学者们对该派文论认识上存在的种种误解、误读不无关系:该派在结构主义发展史中所扮演的承上启下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化为一种过渡性角色,而这种过渡性又进而被等同于原创性的缺乏。针对种种有失偏颇的认识,本文以扬·穆卡若夫斯基的文学与美学理论为研究对象,力图深入到布拉格学派生成的原初语境中,就穆卡若夫斯基文论的一些基本范畴、核心概念、主要旨趣作一番梳理与考察。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结合国内外对布拉格学派文论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从总体上阐述了该派文论的价值,以及对它进行研究的缘由、现实性和迫切性。正文部分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穆卡若夫斯基其人及其思想的来源与发展。第二章主要从方法论的层面、一般的(抽象的)层面以及具体的层面(文学科学)这三个层面,考察了“结构”这一范畴在穆卡若夫斯基文论中的内涵。第三章主要通过俄罗斯形式论学派的功能观与穆卡若夫斯基的功能观的比较,探讨了穆卡若夫斯基对“功能”这一范畴的认识与理解。第四章主要考察了与“功能”密切相关的“规范”范畴,探讨了穆卡若夫斯基的“审美规范”说。第五章主要借助穆卡若夫斯基的艺术的“意向性”与“非意向性”这对概念,考察了他对“符号”这一范畴的理解。第六章借助“个性与文学发展”这一命题,探讨了穆卡若夫斯基的文学个性观与文学史观。第七章考察了穆卡若夫斯基与俄罗斯形式论学派之间的关系。结语部分主要从社会学的、历时性的、辩证法的维度,对穆卡若夫斯基文论在方法论层面的得与失进行了考察,并对未来的穆卡若夫斯基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