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4和N2O是大气中重要性仅次于CO2的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和大气化学有重要作用。受人类活动影响,河流、河口体系中碳和氮负荷较高,是大气中CH4和N2O的重要源,因此开展典型河流和河口水体中CH4和N2O的分布及产生和转化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不同河流、河口CH4和N2O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深入认识世界大型河流、河口对未来气候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黄河、长江及其河口为研究区域,对其溶存CH4和N2O浓度的分布和释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同时在黄河垦利站采集了沉积物和水样进行了培养,初步认识了CH4和N2O的产生和转化的关键过程及其速率。并且在不同的区域采集了沉积物样品进行实验室受控培养,为认识不同类型沉积物对CH4产生速率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别于2010年3月-2011年12月和2011下半年对黄河垦利站开展了调查,监测其溶存CH4和N2O浓度的月际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1年期间黄河CH4和N2O的平均值分别为20.14±14.68nmol/L和21.89±14.12nmol/L,在世界已报道的河流中处于较低水平。CH4的浓度呈现出冬季高,春季低,夏、秋季居中的特征;而N2O的浓度夏、冬季较高,春、秋季较低。另外CH4的浓度与径流量呈较好的正相关。N2O浓度与径流量基本上没有相关性,而与温度呈较好的负相关。初步估算了2010年-2011年黄河向渤海输入CH4和N2O的量分别约为4.4×105mol/yr和5.1×105mol/yr。在黄河垦利站开展的水体、沉积物培养实验显示:黄河水体、沉积物中CH4的潜在产生和氧化速率,与已报道的世界其他区域相比均处于较低水平。水体CH4潜在产生、氧化速率的范围为:0.40.9nmolCH4·L-1·d-1和0.33.5nmol CH4·L-1·d-1;黄河沉积物CH4潜在产生、氧化速率的范围为:0.40.9nmol CH4·Kg DM-1·d-1(下文单位简写为nmol·Kg-1·d-1, DM=dry massof sediment)、05.0nmol CH4·Kg-1·d-1,季节变化表现为夏、秋季高于冬季;沉积物潜在CH4产生速率的季节特征表现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秋季水体和沉积物有明显的潜在CH4氧化速率。水体N2O潜在净产生速率、潜在硝化速率及厌氧条件下的潜在反硝化速率变化范围分别是-0.801.05nmolN·L-1·h-1、0.420.46nmol N·L-1·h-1和29.4661.09nmol N·L-1·h-1,沉积物各速率范围分别为-0.581.12nmol N·Kg-1·h-(1下文简写为nmol N·Kg-1·h-1)、0.210.52nmolN·Kg-1·h-1和4.17314.4nmol N·Kg-1·h-1,水体、沉积物N2O净产生速率与温度呈正相关,季节特征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冬季水体和沉积物是N2O的汇。(2)分别于2010年1月-2011年12月和2011年7月初对长江下游段和长江口海域水体溶存CH4和N2O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至2011年期间CH4和N2O的平均值分别为143.08±49.73nmol/L和18.05+8.20nmol/L,在世界已报道的河流中处于较低水平。长江徐六径站水体溶存CH4浓度与径流量呈负相关关系,N2O和流量无明显相关性。CH4和N2O浓度冬季最高,秋季最低,夏、春季居中。本文初步估算得出,得出2010年至2011年长江向东、黄海输入CH4和N2O的量约为3.5Gg·a-1和0.4Gg·a-1。2011年7月长江口表、底层海水溶解CH4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4.29±29.82nmol/L和87.94±43.80nmol/L;溶解N2O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0.16±12.68nmol/L和33.37±15.91nmol/L。受底层沉积物释放的影响,底层CH4和N2O浓度略高于表层。长江口溶存CH4和N2O浓度分布表现为自内河口向外河口,浓度逐渐减小,在咸、淡水混合初期,CH4和N2O去除过程均十分显著,在盐度小于10时就基本完成。2011年夏季,长江口海域溶解CH4和N2O均呈过饱和状态,是大气CH4和N2O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