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外踝上皮瓣皮支的起源及胫前动脉、腓动脉穿支在外踝上的走行分布交通规律,发出分支情况,为临床涉及到外踝上皮瓣的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0例新鲜小腿标本,经胭动脉行乳胶灌注,制作成显微解剖标本。解剖观察胫前动脉、腓动脉在小腿下段外踝上的走行、交通、分支、分支间的吻合,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测量。本研究数据用游标卡尺(精度0.02mm)测量,数据结果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1.腓动脉与胫前动脉的交通.胫前动脉下段沿胫骨外侧走行于胫骨前肌与踇长伸肌之间,腓动脉在小腿下段走行于腓骨后方、踇长屈肌深面,于外踝上(6.12±3.18)cm处(相当于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处)发出穿支穿过胫腓骨骨间膜,腓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的分支在胫骨前外侧、胫前肌群深面相交通吻合,吻合处距离外踝的距离为(4.21±3.16)cm,吻合支外径在腓动脉穿支起始处为1.45±0.31 mm,胫前动脉起始处1.42±0.34 mm。解剖10例标本中,腓动脉起始处外径大于胫前动脉起始处外径者有6例(60%),胫前动脉起始处外径大于腓动脉起始处外径者有4例(40%)。2.外踝上皮瓣的皮支.腓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分支交通吻合后,发出外踝上皮瓣皮支,腓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分支先交通再发出皮支的几率为100%。皮支起源于交通支上的占30%,起源于腓动脉穿支者占40%,起源于胫前动脉着占30%。皮支从一条动脉发出者,其与另一动脉的交通可以是分支交通,也有的为小分支网状交通,交通支管径大小差别较大,如果胫前动脉踝前动脉粗大或者腓动脉、胫前动脉近端皮支粗大,则外踝上皮支可以很细小或者缺如(本次解剖未发现缺如着)。皮支走行于外踝上深筋膜下(此处肌肉移行为肌腱,血管无肌肉覆盖),供应外踝上周围皮肤,一般皮支发出的数量为1-4支,皮支数量少则分支粗大,皮支数量多时则分支细小,皮支的外径为1.52±0.36mm,皮支在深筋膜下走行约1.51±0.62 cm后,皮支在深筋膜浅层又分为上行支与下行支,上行支与上一皮支的下行支相吻合,下行支与下一皮支的上行支相吻合,形成轴型血管链,营养外踝前上部皮肤软组织。皮支下行支即外踝支继续下行,在外踝前面进人外踝与距骨隆突间沟,在沟内与胫前动脉发出的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等存在吻合。3.腓动脉主干在踇长屈肌、腓骨后外侧组织间隙内向下走行,在距外踝尖上4.85±1.62cm(一般在腓动脉穿支发出后)处发出交通支,与走行于比目鱼肌深面间隙内的胫后动脉发出的交通支(距外踝尖5.13±1.60cm)相交通,腓动脉交通支的外径为1.76±0.63mm,胫后动脉交通支的外径为1.54±0.57mmm,交通支长度为1.82±0.54 cm,位于外踝后外上方、踇长屈肌深面、跟腱外侧,距外踝距离为4.96±1.61 cm,交通支周围为潜在组织间隙,被脂肪组织等包绕。4.腓动脉自腓骨短肌深面外侧浅出,在腓动脉交通支与胫后动脉分支发生汇合后,腓动脉主干继续向下沿腓骨后外侧、外踝后方与跟腱外侧之间的组织间隙中走行,沿途可发出数条皮支供应外踝后外侧皮肤.绕过外踝后紧贴骨外侧下行,此时腓动脉终末支延续为跟外侧动脉,跟外侧动脉与胫前动脉在外踝部的分支共同构成外踝部血管网,并且向下走行,供应外踝后部及跟外侧皮肤软组织。结论:1.外踝前上部距外踝尖6cm处,腓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的交通支相交通吻合;外踝后上部距外踝尖5cm处,腓动脉交通支与胫后动脉交通支有交通吻合。2.外踝上皮瓣的皮支起源于腓动脉穿支与胫前动脉交通,而不是全部起源于腓动脉。皮支以腓动脉(胫前动脉)为主者,其与另一动脉的交通可以是分支交通,也有的为小分支网状交通。皮支的起源可来源于交通支,可来以腓动脉为主,也可以胫前动脉为主,也可能皮支细小或者缺如。皮支发出后穿出肌间隔又分为2-4条小皮支,营养外踝前上部皮肤软组织;皮支下行支即外踝支继续下行,在外踝前面进人外踝与距骨隆突间沟,在沟内与胫前动脉发出的外踝前动脉和跗外侧动脉等存在吻合。3.腓动脉主干发出交通支与胫后动脉交通支汇合后,腓动脉继续下行,在外踝后方的间隙中,发出皮支供应该区域皮肤,腓动脉绕过外踝后紧贴骨外侧下行,腓动脉终末支延续为跟外侧动脉。4.外踝上皮瓣皮支是胫前动脉与腓动脉穿支交通后所发出的,可以来源于腓动脉穿支,也可起源于交通支,也可起源于胫前动脉。为临床应用中外踝上各种带蒂或者游离皮瓣的设计、切取、皮瓣大小、血供等提供了解剖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