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背景】:皮肤撕脱伤时整形外科常见创伤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调整发展和现代交通工具的迅猛增加,近年来其发生率有所增加。撕脱组织在受伤的瞬间,来自基底及周围的血液供应被即时阻断,血供来源仅依靠与本体相连的蒂部,由于血供方式的突然改变,大部分撕脱组织处于缺血状态。随着伤后时间的推移,组织血循环得以重新分布,处于缺血状态的受伤组织再次得到血流灌注,导致急性炎症引发氧自由基形成,微血管损害及血管内皮渗透性增加等,反过来又进一步导致组织损伤。因此皮肤碾压伤的治疗难点在于在伤后仍有血运的组织,会逐渐发生缺血坏死,其过程类似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而一氧化氮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着双重作用,既有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有益表现,又有介导组织损伤作用的可能。以往研究证明,一氧化氮具有强烈的扩张微血管作用,能对抗内皮素缩血管效应,使血管直径增大;NO还可通过CGMP途径降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从而使血流加快,血流量增多,适当水平一氧化氮与组织细胞修复再生、新血管的生成、对伤口良好愈合起着关键性作用,而创伤部位高浓度NO聚积却会对机体产生损伤作用加重炎症反应。而炎性因子诱导产生的NO参与炎性反应,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为NO的独立亚型。有实验观察到:缺血皮瓣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加,并认为iNOS会导致大量的NO生成和自由基的形成,对组织产生破坏作用.本实验选用一种人工合成的多肽VNP,研究其对碾压撕脱皮瓣存活、iNOS表达及血浆NO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提高撕脱皮瓣成活面积提供新的方法。【实验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碾压撕脱伤皮瓣的存活、iNOS表达及血清NO浓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分别为SHAM组、皮瓣撕脱碾压+生理盐水组、皮瓣撕脱碾压+地塞米松组及皮瓣撕脱碾压+VNP组,于术后12h、24h、72h取材,计算皮瓣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不同方式处理组皮瓣中iNOS的表达、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浓度。【实验结果】:皮瓣存活率:VNP处理组49.96±1.32%,地塞米松处理组43.16±4.13%,P<0.05。故与地塞米松组比较,VNP处理组皮瓣存活率更高。血清一氧化氮浓度:72h各组血清NO浓度为,SHAM组36.36μmol/L、生理盐水处理组59μmol/L、地塞米松处理组44.41μmol/L、VNP处理组40.69μmol/L,P<0.05。SHAM组中血清NO浓度无明显波动,接近生理状态。生理盐水组中血清NO水平于72h显著升高。地塞米松治疗后血清NO水平于72h显著降低。VNP处理组血清NO水平较地塞米松处理组更低,但仍高于SHAM组。iNOS阳性细胞以成纤维细胞为主,棕黄色斑块状着染者为iNOS阳性表达。切片用Olympus系统采集图像,通过Image Pro Plus软件分析并计算图像中阳性区域总面积得出折线图三,SHAM组几乎没有检测到iNOS的表达,生理盐水组检测到iNOS强阳性表达,地塞米松组iNOS表达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而VNP组iNOS表达较地塞米松组更低。【实验结论】:VNP可以提高碾压撕脱皮瓣的存活率,其可能是通过抑制iNOS的过度表达,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发挥其保护效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