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中药通络舒筋饮和西药氯诺昔康治疗脊柱侧凸术后早期疼痛的疗效和对术后躯体活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中药通络舒筋饮的作用机制,为中药治疗脊柱侧凸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疼痛和促进躯体功能的早期的恢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组2007年6月-2009年4月,42名脊柱侧凸畸形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凸2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间质性脊柱侧凸(marfan’s综合症)1例,神经源性脊柱侧凸2例,外伤性脊柱侧凸1例,皮肤瘢痕性脊柱侧凸1例,骨营养不良合并脊柱侧凸(侏儒症)1例。年龄:8岁-24岁,平均年龄为:16.76±3.484岁。男8名(19%),女34名(81%)。单纯前路手术6例,单纯后路手术27例,前后联合手术9例。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42例脊柱侧凸术后患者随机被分进三组,西药治疗组,共14例,术后24h静滴氯诺昔康16mg/d,共14d;中药治疗组,共14例,术后24h给予通络舒筋饮(活血、通络、祛瘀,由当归、鸡血藤、川断狗脊为主组成)口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共14d;安慰剂对照组,14例,术后24h静滴维生素C1.0g/d,共14天。测定脊柱侧凸术后第2d、3d、5d、7d、9d、14d的直观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的数值变化;观察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情况和发生率,治疗前后肝功能改变;术后第20d根据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 RDQ)和腰背疼痛疗效结果评分表(Low-Back Outcome Scale, LBOS)的测定治疗结果,评价三组脊柱侧凸术后患者躯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前术后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脊柱侧凸各参数变量(术前及术后主弯的度数、顶椎偏移距离和冠状面、矢状面平衡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性别、年龄、治疗方法)对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中药组、西药组和对照组的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腰背疼痛均明显减轻,VAS静息评分在术后第3天后均下降迅速,运动评分在术后第5天下降明显,中药组术后静息评分降低较西药组和对照组快(p<0.001),西药组静息评分较对照组下降快(p<0.001)。中药组术后运动评分降低较西药组和对照组快(p<0.05)。LBOS评分:中药组56.36±7.490,西药组33.07±7.098,对照组30.36±13.838,F=28.794,P<0.05;RDQ评分:中药组8.57±2.563,西药组14.64±3.177,对照组16.86±3.880,F=24.367,P<0.05:中药组躯体功能评分为优良,西药组躯体功能评分为一般,对照组为一般。中药组治疗后与西药组和对照组相比对肝功能影响无显著差异,中药组治疗后对胃肠道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药组和对照组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氯诺昔康组。结论:1、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的机理是气滞血瘀,络脉不和。2、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治法: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3、通络舒筋饮治疗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疗效确切。4、通络舒筋饮可以很好地缓解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具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早期恢复。5、应用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的方法治疗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阻断了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病程发展,对防治脊柱侧凸术后的疼痛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也为下一步有效方药的研发奠定了一定的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