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双相障碍患者的前驱期症状特点,进一步研究双相障碍不同分型间前驱期症状的差异性,为疾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有助于改善双相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方法:利用双相情感障碍前驱期症状回顾性量表(the Bipolar Prodrome Symptom Scale-Retrospective,BPSS—R)对住院治疗缓解期的双相障碍患者进行访谈,调查患者第一次抑郁或躁狂/轻躁狂发作之前,所发现的一些前驱期症状、症状发生率及前驱期的持续时间并比较BD-I、BD-II患者的前驱症状的临床特点差别,通过分析双相障碍患者前驱期症状特征,进而为双相障碍的早期识别提供依据。结果:(1)对于前驱期症状临床特点,BD-I组与BD-II组在发病年龄、发病次数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D-I组患者发现,抑郁前驱期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2.9个月,躁狂前驱期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8个月,而对于BD-II组患者来说,抑郁前驱期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4.7个月,躁狂前驱期症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2.7个月,都稍长于BD-I组前驱期持续时间。不管是BD-I组还是BD-II组,其抑郁发作的前驱期要长于躁狂发作的前驱期。(2)在BD-I组中,第一次抑郁发作最经常报告的前驱症状是抑郁情绪(71.9%)、兴趣及愉悦感降低(64.9%)、失眠(64.9%)和学习/工作能力下降(64.9%),而在BD-II组中,第一次抑郁发作最经常报告的前驱症状是抑郁情绪(91.1%)、兴趣及愉悦感降低(75.6%)、焦虑或紧张(73.3%)和学习/工作能力下降(64.9%)。这两个群体之间差异的唯一的症状是感到焦虑或紧张,这是在与bd-i组的抑郁前驱症状相比,bd-ii组(p=0.033)发生的次数更频繁。通过bd-i组与bd-ii组的第一次抑郁发作的前驱期症状特点的比较发现,bd-i型患者较bd-ii型患者更易出现躁狂相关症状如易激惹或生气(?2=6.365,p=0.012)、情绪频繁波动/不稳定(?2=7.600,p=0.006)、发脾气/很难控制愤怒(?2=8.379,p=0.004)、过度兴奋(?2=10.027,p=0.002)、话多(?2=9.658,p=0.002)、精力过剩/活动过多(?2=11.746,p=0.001)、过分自信(?2=9.091,p=0.030)、创造性增加(?2=5.850,p=0.016)较多见,而出现抑郁情绪(?2=5.869,p=0.015)、焦虑或紧张(?2=4.563,p=0.033)、敏感多疑和被害妄想(?2=4.400,p=0.036)则较少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bd-i组中,第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最经常报告的前驱症状是过度兴奋(91.2%)、话多(91.2%)、发脾气/很难控制愤怒(84.2%)和精力过剩/活动过多(82.5%),而在bd-ii组中,第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最经常报告的前驱症状是发脾气/很难控制愤怒(86.7%)、话多(82.2%)、情绪频繁波动/不稳定(77.8%)和过度兴奋(77.8%)。通过对bd-i组与bd-ii组的第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前驱期症状特点的比较发现,在第一次躁狂/轻躁狂发作的前驱期症状中,bd-i型患者较bd-ii型患者出现失眠(?2=8.311,p=0.004)、精力过剩/活动过多(?2=7.527,p=0.006)、性活动增多(?2=5.934,p=0.015)、危险性行为(?2=7.813,p=0.005)较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双相障碍患者在第一次抑郁/躁狂发作之前,均存在前驱期症状。(2)不管是BD-I组还是BD-II组,其抑郁发作的前驱期都要长于躁狂发作的前驱期,无论抑郁发作或是躁狂发作,其BD-I组患者的前驱期都要稍短于BD-II组患者的前驱期。(3)在第一次抑郁/躁狂发作之前,BD-I型患者与BD-II型患者相比前驱期症状总是有较多的躁狂相关症状如易激惹或生气、情绪频繁波动/不稳定、发脾气/很难控制愤怒、过度兴奋、话多、精力过剩/活动过多、过分自信、创造性增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