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绿色建筑中关键技术之一自然通风,一方面能够减少建筑能耗,另一方面能够稀释室内污浊空气,提高建筑热舒适性。建筑自然通风效果与建筑所处地气候,建筑结构形式等因素相关。本文针对贵州省的气候特征,对自然通风在贵州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详细阐述了自然通风的基本作用原理和理论计算公式,对热压驱动的单侧开口房间的通风量进行分析,得出压差随着开口高差和室内外空气密度差的增大而增大;对风压驱动的穿堂风分析得知,风压差与来流风速大小和建筑表面风压系数大小有关,与建筑物高度无关;再阐述了常见的通风方式中庭拔风、风井通风和太阳能诱导通风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影响因素。其次,结合贵阳地区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评估了贵阳市自然通风的潜力,分析结果表明,贵阳市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潜力,在夏季最热月7月的近90%时间,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可使室内保持热舒适。在此基础上,对贵阳高校新建图书馆和实训车间两幢建筑进行了自然通风分析研究。其中,图书馆具有热负荷较小,对热舒适性要求高,空间跨度大,中庭高度高,对自然通风和光照等均有要求的特征,采用中庭拔风形式来促进自然通风;实训车间具有内部热负荷大,对热舒适性要求一般,垂直高度较高等特征,采用了烟囱和太阳能强化通风形式,可通过增大自然通风进出口的高差来促进自然通风。利用自然通风MIX模型和Fluent软件对图书馆和实训车间进行自然通风宏观和微观的模拟计算,判断其通风效果,并分析了建筑在不同开口面积、不同室内外压差、不同室内垂直温差情况下建筑的自然通风量和室内气流组织,给建筑设计和运行提供建议。最后,对完工后的图书馆和实训车间采用示踪气体法进行实测来计算其通风量,分析其通风效果,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显示,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实测结果和建筑个体特征提出相应的较经济的改造方案,使得自然通风能够满足建筑室内环境的需要。结果表明实例建筑在实验条件下能够满足建筑自然通风量的需求,对于中庭类建筑要增大中庭顶部开口面积减小下部各层开口面积来避免流经下部各区污染过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再流经上部各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