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小型渔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公约、协议和战略发展政策中,逐渐成为国内外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小型渔业生产方式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渔村的生产方式是渔村社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渔村海洋文化形成的根基。改革开放以来,西杨家洼渔村90%以上的劳动力都从事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村民在这种小型渔业生产方式的运作中维持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并且形成了属于他们的渔村文化,而且即使在全球化、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剧的今天,西杨家洼村小型渔业生产方式并未受到外界因素的过多干扰,依然较接近于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因此,在现代性风险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对西杨家洼村小型渔业生产方式的研究有利于传统渔业生产方式的保留,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海洋文化的多样性。这个研究是基于马克思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以及文献法、参与观察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并分析西杨家洼村的小型渔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这种生产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重点在于倡导对这种小型渔业生产方式的保留。通过调查发现,西杨家洼村小型渔业生产方式的结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小型渔业生产力结构。西杨家洼村90%以上的男性都从事小型渔业,主要的职业类型有船长、船员、码头经营者,船长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丰富的捕鱼经验和社会资源以及管理能力等条件,船员是渔业捕捞活动的主体。西杨家洼村渔民的作业海区主要是黄海山东海域部分海区,渔民一般依据马力大小选择作业海区。西杨家洼村小型渔业的生产工具包括渔船和渔具,渔船基本为木质,马力集中在50以下,网具类型有敷网和地拉网,渔业作业类型包括拖网、刺网、耙刺、张网和钓具,相应的作业方式为单船底层拖网和双船底层拖网,流刺网,拖曳耙刺,双桩张网和曳绳钓,每种作业方式都有其优缺点;第二,小型渔业生产关系结构。西杨家洼村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形成了特定的生产关系,其渔业生产资料归船长个人或者家庭所有,船长在小型渔业作业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且由船长决定物质资料的分配形式和比例;第三,主要探讨并分析了小型渔业生产方式得以生存和依然维持平缓发展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这种生产方式值得保留的必要性。由此可见,西杨家洼村小型渔业作为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虽然在生产规模、渔业技术、渔业管理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但却可以满足本村渔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和利益,而且这种生产方式也成为渔村海洋文化产生的根基。因此,这种小型渔业生产方式在今天已经不是落后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我们国家城镇化和现代化过程当中要保留小型渔业生产方式,保留了小型渔业生产方式才能保留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