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制定程序中,公众参与是一个热点问题。最近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也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但仅有法律规定并不能解决现实中公众参与的各种问题,本文尝试通过对国外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理论、法律和案例的分析,提出应对之策。本文分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其中正文部分有三章,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城市规划的概念和目的。笔者认为城市规划不仅仅是技术手段,还是一种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手段。第二节主要介绍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中的核心价值,即引入公众、授权、程序正义和责任感。这些价值能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本节还强调真正的公众参与需要对现有的规划权力进行重新划分。第二章是“外国城市规划制定程序中的公众参与”,笔者希望通过对外国参与理论、法律和案例的分析为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本章第一节从思想、法理、方法论、衡量基准四方面介绍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制定程序的理论基础。其中着重介绍了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法理基础的发展和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指导性理论之一——交往理论。本章第二节对比和分析了两个美国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案例。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美国部分州已从规划制定最后阶段的听证发展到“尽早和持续”的参与,还有部分州正向实权参与过渡。第三节详细分析了英国外伦敦巴奈特区的规划听证会案例,指出听证会固有的缺点和不足。希望能为我国规划听证会的改革提供参考。第四节介绍以色列的公众参与状况。该国土地所有制和参与现状与我国最为相似,本节从正式参与、非正式参与、NGO三方面分析了以色列的公众参与现状。最后得出结论,尽管以色列民众参与热情高,但以色列的公众参与水平不高。第三章是“我国城市规划制定程序中公众参与的现状、发展和对策”,本章可分为现状与发展、对策两部分。首先通过对我国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方面法律规定和案例的研究,笔者认为在法律规定方面,《城乡规划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只能满足最低程度的程序正义,与先前制定的规章《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一些退步。从案例上看,我国公众参与的整体水平处于象征性参与阶段。其次,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公众参与水平还将长期停留在象征参与阶段。而这个阶段的参与缺乏规划权力的重新划分,因此不是真正的公众参与。最后,根据第一章的参与理论和第二章的国外参与案例分析,笔者提出我国公众参与制度的改进应从详细规划制定中的参与入手。对策主要有听证会和其他参与方式两种。一方面,听证会的固有缺点也许使其不能达到真正的参与,但它的高效和严谨使我们不仅不能抛弃,反而要善加利用,对其进行改革后在规划个别修改或较小地区详细规划的制定中适用。另一方面,应改善和利用市民论坛、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其他参与方式扩大公众参与空间,逐渐达到“尽早和持续的”全程参与,进而向真正的参与过渡。这些对策的实施需要立法、行政和司法力量的共同努力。